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机器人建立条目小组/植物条目/数据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异叶链荚豆,豆科,Alysicarpus vaginalis(L.)DC.var.diversifolius Chun,中国主要分布于南部热带和亚热带区域。在广东、广西、云南省的西双版纳等地均有分布;此外主要分布于印度、亚洲南部、太平洋岛屿(斐济、塔希提岛)和非洲的东部等地。 紫穗槐,豆科,Amorpha frutiocosa L.,紫穗槐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南至长江流域,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山地多有栽培。在山东、河南、湖北、四川也有分布。广西及云贵高原也在试验引种;原产地在美国。 沙打旺,豆科,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沙打旺在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辽宁、江苏等省(区)都有野生种分布,并有多年栽培历史。目前栽培种已推广到黑龙江、吉林、陕西、山西、北京、天津等地区,到1982年底,栽培面积近300万亩;此外,苏联、日本、朝鲜等国也有野生种分布。 草木樨状黄芪,豆科,Astragalus melilotoides Pall.,草木樨状黄芪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从东北到西北各省区均有野生分布。在山西西部、河北、河南、山东也有,此外分布于苏联和蒙古。 紫云英,豆科,Astragalus sinicus L.,紫云英原产中国。大体分布于北纬24~35度之间,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较普遍地种植作稻田绿肥,并采收部分作饲料。中国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各省都有栽培,而以长江下游各省栽培最多。近年来已推广到郑州及江苏和安徽北部。紫云英野生种分布的有四川、湖南、湖北、陕西及华北等地区。 中间锦鸡儿,豆科,Caragana intermedia Kuang et H.C.Fu,中间锦鸡儿于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西部、乌兰察布盟北部、巴彦淖尔盟、阿拉善盟、伊克昭盟和宁夏及与其邻近的黄土高原地区均有野生种分布。 小叶锦鸡儿,豆科,Caragana microphylla Lam.,小叶锦鸡儿分布于中国东北、内蒙古、河北、陕西等地区;蒙古及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 狭叶锦鸡儿,豆科,Caragana stenophylla Pojark.,狭叶锦鸡儿广布手中中国蒙古高原的荒漠和草原地区,以及北疆的半荒漠地区。在东北、河北、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区)都有生长;此外,主要分布于蒙古和苏联外贝加尔地区。 西藏锦鸡儿,豆科,Caragana tibetica Kom.,西藏锦鸡儿分布于内蒙古(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阿拉善盟)、宁夏、甘肃、四川、青海和西藏等地;此外,蒙古南部也有分布。 鹰嘴豆,豆科,Cicer arietinum L.,鹰嘴豆分布在中国北方各省(区),特别是新疆、甘肃、宁夏等地作为粮草兼用作物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广东、广西等地也有栽培。 多变小冠花,豆科,Coronilla varia L.,多变小冠花1973年中国南京中山植物园从荷兰、瑞典、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和匈牙利等国引进少量种子在南京试种。1974年美国友人韩丁又从美国引入中国少量“彭吉夫特”品种,在山西、陕西试种表现良好,当前栽培面积逐年在扩大;多变小冠花原产于地中海一带,在欧洲中部和南部,亚洲西南部和北非均有分布。美国、加拿大、苏联、荷兰、瑞典、法国、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匈牙利、波兰等国都有栽培。 野大豆,豆科,Glycine soja Sieb.et Zuce.,野大豆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内蒙古、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北等地;此外,苏联的远东地区、日本及朝鲜的山地均有生长。 短翼岩黄芪,豆科,Hedysarum brachypterum Bunge,短翼岩黄芪分布于河北北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伊克昭盟,宁夏南部,甘肃河西地区等;此外见于蒙古等地。主要分布在典型草原带,可进入森林草原带边缘地带,极少出现于荒漠草原带。 塔落岩黄芪,豆科,Hedysarum laeve Maxim.,塔落岩黄芪分布于中国陕北榆林和宁夏东部沙地以及内蒙古的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东部、乌兰布和沙漠以及浑善达克沙地西部。 细枝岩黄芪,豆科,Hedysarum scoparium Fisch.et Mey.,分布于中国的内蒙古、宁夏、甘肃等省(区)的西部和新疆北部,此外,苏联中亚和蒙古也有分布。 鸡眼草,豆科,Kummerowia striata(Thunb.)Schindl.,鸡眼草是广布种。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东、华中和华北、西北、西南、中南及台湾各省区;此外,主要分布日本、朝鲜、苏联远东地区,越南及北美洲也有。 五脉山黧豆,豆科,Lathyrus quinquenervius(Miq.)Litv.et Kom.,五脉山黧豆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北部各省区;此外,主要分布在朝鲜、日本、苏联的外贝加尔和远东等地区。 栽培山黧豆,豆科,Lathyrus sativs L.,栽培山黧豆主要分布在西北,特别是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和陕北等地区。栽培山黧豆原产于北半球温带地区,主要栽培于欧洲南部和亚洲西南部。在西欧的许多国家,以及阿尔及利亚、埃及也有栽培。 达乌里胡枝子,豆科,Lespedeza davurica(Laxm.)Schindl.,达乌里胡枝子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至云南;此外朝鲜、日本、苏联(远东、东西伯利亚地区)也有。 尖叶胡枝子,豆科,Lespedeza hedysaroides(Pall.)Kitag.,尖叶胡枝子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华北;此外朝鲜、日本、苏联均有分布。 百脉根,豆科,Lotus corniculatus L.,百脉根在中国南北等地均有栽培。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陕西、甘肃等地区均发现有野生种。在欧洲从地中海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都有分布。在亚洲的朝鲜、日本等国均有野生种。 黄花苜蓿,豆科,Mcdicago aleata L.,黄花苜蓿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蒙古、苏联和欧洲也有分布。 金花菜,豆科,Medicago hispida Gaertn.,金花菜在中国江苏、浙江、四川等省栽培面积较大,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台湾等省也有栽培;原产地在印度。 紫苜蓿,豆科,Medicago sativa L.,在西北、东北、华北等地区,由于气候适宜,已大面积种植。在华东地区的山东.江苏北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亦有种植。 白花草木樨,豆科,Melilotus albus Desr.,白花草木樨在中国河北、内蒙古、陕西、甘肃等省(区)都有野生种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等地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近年来种植较多的主要是辽宁西部、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山西北部、内蒙古东部、吉林西部、江苏北部、山东北部、河北北部和黑龙江等省(区)。 细齿草木樨,豆科,Melilotus dentatus(Wald.et Kit.)Pors.,细齿草木樨主要分布于东北西部、华北、内蒙古中、东部及黄河流域的宁夏、陕西、河南、山东等地。 黄香草木樨,豆科,Melilotus officinalis(L.)Desr.,黄香草木樨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南和长江流域以南都有野生种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等地栽培历史悠久,其地上和地下产量均不如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故逐渐缩小种植面积;该草原产欧、亚两洲,在土耳其、伊朗和西伯利亚等地均有分布。 红豆草,豆科,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目前栽培的红豆草主要分布于中国温带,如内蒙古、山西、北京、陕西、甘肃、青海、吉林、辽宁等省(区)都有试种或较大面积的栽培;野生的分布于西欧奥地利、瑞士和德国等地。在苏联野生种分布于波罗的海沿岸;栽培种广泛分布于英国、意大利、法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和苏联的乌克兰和俄罗斯南部各州。 刺叶柄棘豆,豆科,Oxytropis aciphyila Ledeb.,刺叶柄棘豆分布于中国北部和西北部半干旱地带。以河北,内蒙古中、西部,陕西,甘肃,宁夏中、北部,青海东部,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至新疆等省(区);此外分布于苏联西部伯力地区、蒙古南部的半荒漠地区,少量地进入戈壁阿尔泰和蒙古地区。 蓝花棘豆,豆科,Oxytropis coerulea(Pall.)DC.Subsp.subfalcata (Hance)Cheng f.et H.C.Fu,蓝花棘豆分布于中中国蒙古、河北、山西等省(区)。在太行山中北段、吕梁山、五台山、中条山、太岳山等山地,海拔1200~2700米的天然草地上,是组成草群的常见豆科植物;此外,苏联等地也有分布。 豌豆,豆科,Pisum sativum L.,豌豆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普遍,以四川、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江苏、湖北、甘肃、青海等省(区)较多。海拔4280米的西藏高原也有栽培。中国当前栽培面积约3000多万亩。豌豆原产于亚洲西部及欧洲南部一带。全世界分布很广,从热带到高寒地带都有栽培。 野葛,豆科,Pueraria lobata(Willd.)Ohwi,野葛分布除新疆、西藏未见报道外,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区,以东北、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区)分布较普遍;此外,苏联、朝鲜、日本、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等地也有分布。 矮柱花草,豆科,Stylosanthes humilis H.B.K.,矮柱花草于1965年引入中国,在广西和广东试种,生长良好,近年逐渐扩大繁殖,中国现已扩大到北纬26°的范围,表现较好;矮柱花草原产于南美巴西、委内瑞拉、巴拿马和加勒比海岸等地。全世界约分布于北纬23°至南纬14°,海拔范围自海平面到海拔1500米。现在热带地区广泛被利用来改良天然草地。 绛三叶,豆科,Trifolium incarnatum L.,绛三叶在中国解放初期引进,曾在东北公主岭种植。1973~1979年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又从联邦德国引进,现在吉林、辽宁、陕西、四川、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广东等地均有种植。总之,本种主要适宜在北亚热带的陕西汉中地区、江淮下游平原、丘陵地区,中亚热带的湖南丘陵、四川成都平原和南亚热带的闽粤沿江丘陵、平原等地生长;本种原产于撒丁岛、巴利阿里群岛、北非阿尔及利亚和其它地中海附近的欧洲国家。现广泛分布于欧洲中南部,阿根廷、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 野火球,豆科,Trifolium lupinaster L.,野火球分布中国新疆、东北、内蒙古、河北等雀区。在黑龙江省的小兴安岭、兰江平原,吉林省的长白山地和内蒙古的大兴安岭阔叶杂木林山坡等地普遍有野生种。吉林省公主岭人工栽培驯化已有三十余年历史,作为山地草场和丘陵牧场的豆科牧草,很有推广价值,此外,苏联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红三叶,豆科,Trifolium pretense L.,红三叶在中国新疆、吉林、云贵高原、湖北鄂西山地都有野生。在湖北省的巴东、建始、恩施、利川等县海拔800~1800米的山区,年平均温度在9.4~13℃,最高温26.5~35.4℃,最低温-10~-15℃,年降雨量1650~1743毫米,无霜期150~220天,生长良好。以红三叶草为主的草地面积达13万亩,常见于公路旁、山坡、林间草地和蔬林草地中。红三叶原产于小亚细亚和西南欧,在欧洲各国及苏联、美国、新西兰等国海洋性气候的地区广泛栽培。 白三叶,豆科,Trifolium repens L.,白三叶草在中国中亚热带及暖温带地区分布较广泛。在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广西、福建、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均有野生种发现。在四川,白三叶草分布的垂直高度大约在海拔500~3600米的范围,而以1000~3200米的地带生长较好。在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华南各省区均有栽培种;在新疆、甘肃等省区栽培后表现也较好;白三叶草原产欧洲,并广泛分布于亚、非、澳、美各洲。在苏联、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日本、美国等均有大面积栽培。 花苜蓿,豆科,Melissilus ruthenicus(L.)Peschkova(Trigonella ruthenica L.),花苜蓿分布于中国东北、内蒙古、宁夏及甘肃等省区;此外在朝鲜、蒙古、苏联也有分布。 山野豌豆,豆科,Vicia amoena Fisch.,分布于中国东北、内蒙古、甘肃、青海、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区;此外,苏联远东、日本、朝鲜和蒙古等均有分布。 肋脉野豌豆,豆科,Vicia costata Ledeb.,肋脉野豌豆分布于荒漠草原区,产于内蒙古锡盟的西部、乌盟北部、巴盟北部、伊盟西北部、阿盟东部和新疆天山北麓海拔1500~2000米的荒漠草原区;此外,蒙古、苏联中亚地区也有分布。 广布野豌豆,豆科,Vicia cracca L.,野生种分布很广,中国南北各地均有。其垂直高度分布范围从海拔数百米一直到3400米左右;此外分布于日本、朝鲜以及欧洲一些国家。 饲用蚕豆,豆科,Vicia faba L.,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及西南的水稻区,尤其四川最多,北方较少。在内蒙古、青海、甘肃均有较好的收成。四川作为猪饲料栽培于丘陵、平坝地区极为普遍,山地栽培海拔高度可达2000~3000米,在康定河谷海拔2600米左右,种子仍能丰产;此外分布北界可达北纬60度,在中亚高原,分布高度可达海拔4000米处。 箭管豌豆,豆科,Vicia sativa L.,箭筈豌豆在中国江苏、江西、台湾、陕西、云南、青海、甘肃等省(区)的草原和山地均有野生分布。本世纪五十年代从苏联、罗马尼亚等国引进了十多个品种,以后又陆续从澳大利亚等国引进了一些品种。 歪头菜,豆科,Vicia unijuga R.Br.,歪头菜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中南等省区;此外在苏联、蒙古、朝鲜、日本等国也有野生种分布。 毛叶苕子,豆科,Vicia villosa Roth,毛叶苕子在中国江苏、安徽、河南、四川、陕西、甘肃等省栽培较多,在东北、华北也有栽培,毛叶苕子原产欧洲北部,在苏联、德国、匈牙利等国栽培较广。 寸草苔,莎草科,Carex duriuscula C.A.Mey.,寸草苔属于广布种,主要分布在温带草原区。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甘肃、陕西、山西、宁夏、新疆等省(区)均有分布;此外主要分布在蒙古、苏联的东部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和朝鲜等地。 草原苔草,莎草科,Carex liparocarpos Gaudin,草原苔草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在天山北坡海拔1500~1800米的山地草原带中;此外在苏联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西藏嵩草,莎草科,Kobresia tibetica Maxim.,西藏嵩草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区。 扁秆藨草,莎草科,Scir planiculmis Fr. Schmidt,扁秆藨草广泛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华北以及江苏、浙江及云南等地区,以及新疆的南北疆平原绿洲上;此外在欧洲、中亚细亚、高加索、西伯利亚、堪察加。蒙古、朝鲜及日本均有分布。 藨草,莎草科,Scirpus triqueter L.,藨草在中国各省(区) 均有分布;此外分布于苏联及欧洲其它国家和印度、朝鲜、日本等国。 蓍状亚菊,菊科,Ajania achilloides(Turcz.)Poljak. et Grubov,蓍状亚菊分布于中国华北及内蒙古,蒙古也有分布。 碱蒿,菊科,Artemisia anethifolia Weber,碱蒿广泛分布在东北的松嫩平原上,并见于西部及西北部的干旱地区。此外,在苏联的东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蒙古也有分布。 冷蒿,菊科,Artemisia frigida Willd.,冷蒿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等地;苏联和蒙古也有。 差巴嘎蒿,菊科,Artemisia halodendron Turcz.et Bess.,差巴嘎蒿分布的中心位于中国东北部及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上,在内蒙古小呼伦贝尔地区也多有分布;在蒙古东南部也有分布。 黑沙蒿,菊科,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黑沙蒿在中国北方沙区分布甚广,大致自东经112°以西从干草原、荒漠草原至草原化荒漠,三个自然亚地带的沙区均有成片分布。产于内蒙古伊盟、巴盟、阿盟,陕西榆林地区,山西西部,宁夏及甘肃河西地区。 黄蒿,菊科,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黄蒿分布于中国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各省、区;此外分布在蒙古、苏联,日本、朝鲜、印度北部,欧洲也有分布。 白沙蒿,菊科,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白沙蒿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此外,蒙古有分布。 旱蒿,菊科,Artemisia xerophytica Kiasch.,早蒿分布不广,在中国仅分布在内蒙古中、西部(锡林郭勒盟西北部、乌兰察布盟最北部、伊克昭盟西北部、巴彦淖尔盟和阿拉善盟大部)、宁夏北部边缘、甘肃西北部、最西分布点止于甘肃马鬃山;此外,蒙古南部戈壁地区也有。 刺儿菜,菊科,Cirsium segetum Bunge,刺儿菜分布于全国各地;此外在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线叶菊,菊科,Filifolium sibiricum(L.)Kitam.,线叶菊分布于中国东北、内蒙古及河北(北部)等地区,此外在蒙古北部、苏联(东西伯利亚、外贝加尔地区)等地也有。 阿尔泰狗哇花,菊科,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阿尔泰狗哇花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内蒙古、陕西、湖北、四川、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区);蒙古、苏联(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也有分布。 齿缘苦荬菜,菊科,Ixeris dentata (Thunb.)Nakai,齿缘苦荬菜分布于中国华东、华南、西南等地;此外,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苣荬菜,菊科,Sonchus bnachyotus DC.,苣荬菜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内蒙古、山东及西北各地;蒙古、苏联(西伯利亚、阿穆尔州、乌苏里边区、库页岛)、朝鲜、日本等国,也有分布。 蒲公英,菊科,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蒲公英分布于全国各地(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等地区),朝鲜、蒙古、苏联等国也有分布。为一广布种。 沙木蓼,蓼科,Atraphaxis bracteata Los.,沙木蓼分布于内蒙古沙区,宁夏中、北部半荒漠地带,在干草原带则生于沙地,沙丘等隐域性生境。 白皮沙拐枣,蓼科,Calligonum leucocladum(Sohrenk)Bunge,白皮沙拐枣仅分布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此外在中亚和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沙拐枣,蓼科,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沙拐枣分布于内蒙古中西部(锡林郭勒盟西北部、乌兰察布盟北部、伊克昭盟西北部、阿拉善盟)、宁夏甘肃和新疆等省(区);蒙古也有分布。 金荞麦,蓼科,Fagopyrum cymosum(Trev.)Meisn.,金荞麦分布于中国湖北、湖南、江苏、浙江、江西、四川、云南各省。 萹蓄,蓼科,Polygonum aviculare L.,分布全国各省区。在新疆习见于南北疆海拔430~2300米的平原和山地;欧、亚、美三洲温带地区也有分布。 珠芽蓼,蓼科,Polygonum viviparum L.,珠芽蓼分布于中国吉林、内蒙古、新疆、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和西藏等地区;此外在朝鲜、日本、蒙古、印度、苏联欧洲和北美均有分布。 羊蹄,蓼科,Rumex japonicus Houtt.,羊蹄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四川、福建、台湾、广西、云南等省(区);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也有分布。 反枝苋,苋科,Amaranthus retroflexus L.,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已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普遍野生。在中国北方各地;世界于欧洲、非洲、高加索、西伯利亚、小亚细亚、中亚细亚、蒙古、朝鲜及日本均有分布。 凹头苋,苋科,maranthus ascendens Lois.,凹头苋在中国分布很广,除降雨稀少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内蒙古、宁夏和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外,东北、华东、华北、华南以及陕西、江西、云南、新疆等省(区)广泛分布;原产于热带非洲,现广布于温带、热带和亚热带,日本、阿根廷、澳大利亚、荷兰以及非洲北部的一些国家。 莞根,十字花科,Brassica rapa L.,莞根在青海、四川的阿坝和甘孜自治州以及西藏部分地区广泛栽培。近年来,内蒙古、河北(坝上地区)、甘肃、四川、青海等地区都有栽培。 龙牙草,蔷薇科,Agrimonia pilosa Ledeb.,龙牙草分布几遍全国;朝鲜、日本、苏联(远东地区)、东南亚也有分布。 绵刺,蔷薇科,Potaninia mongolica Maxim.,绵刺为阿拉善荒漠区的特有种,在内蒙古西部,分布面积较小。东起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的乌加庙一带(东经107°30′),西到巴丹吉林沙漠以北的哈日别日格(东经103°)附近,北至中蒙边境,南界在阿拉善左旗淖干套里附近(北纬39°左右);蒙古也有分布。 泡泡刺,蒺藜科,Nitraria sphaerocarpa Maxim.,泡泡刺分布于中中国蒙古、甘肃、新疆等省(区);蒙古也有。 霸王,蒺藜科,Zygophyllum xanthoxylum(Bunge)Maxim.,霸王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区);蒙古也有分布。 车前,车前科,Plantago asiatica L.,车前分布几乎遍于全国;苏联、朝鲜、日本、马来亚、爪哇、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也有分布。 蒙古韭,百合科,Allium mongolicum Regel,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包括锡林郭勒盟西部、乌兰察布盟北部、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和阿拉善盟)、宁夏中北部、甘肃省河西走廊及新疆准噶尔东部和阿尔泰山山麓等地;此外,分布在蒙古南部戈壁地区。 碱韭,百合科,Allium ployrhizum Turcz.et Regel,碱韭在中国北部和西北部分布很广。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西部,河北、山西、陕西三省的北部有零星分布,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以西、宁夏盐池县以北、甘肃河西走廊及祁连山、北山、青海柴达木盆地东缘、新疆天山南北坡、北塔山、准噶尔西部山地等广大地区均有数量较多的分布;碱韭此外分布于蒙古南部、苏联西伯利亚和中亚东部。 山韭,百合科,Allium senescens L.,山韭在中国分布较广,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区均有分布,以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中部)分布最为广泛。 野韭菜,百合科,Allium tuberosum Rottl.et Spreng.,野韭菜在中国北方各省均有分布,在全国各地也广行栽培。草原地区野生种分布尤为普遍,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的山坡、草地和平原都有。野韭菜原产亚洲东南部,现在世界上已普遍栽培。 小獐茅,禾本科,Aeluropus pungens(Bieb) C.Koch,分布于新疆和甘肃。此外在蒙古、伊朗、苏联中亚和西伯利亚以及欧洲均有。 西伯利亚冰草,禾本科,Agropyron sibiricum(Willd.)Beauv.,原产苏联西伯利亚,广泛分布手苏联;中中国蒙古锡林郭勒盟有分布,华北、东北、内蒙古有引种栽培。 羽毛三芒草,禾本科,Aristida pennata Trin.,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和甘肃西部。此外,欧洲和中亚细亚也有分布。 荩草,禾本科,Arthraxon hispidus(Thunb.)Makirto,遍布于旧大陆温暖地区,中国绝大多数省区低海拔地带均有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区分布很多。 菵草,禾本科,Beckmannia syzigachne(Steud.)Fern.,菵草为广布种,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等各省区的水边湿地均有分布。在世界热带、温带区域,北半球温带、寒温带地区,苏联、蒙古、日本、朝鲜、北美均有分布。 扁穗雀麦,禾本科,Bromus catharticus Vahl,扁穗雀麦原产南美洲的阿根廷,19世纪60年代传入美国,目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广为栽培。中国最早于40年代末期在南京种植,后传入内蒙古、新疆、青海、北京栽培,为一年生。引入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栽培表现为短期多年生。凡引种过地区,常可见逸生种。 野青茅,禾本科,Calamagrostis arundinacea(L.)Roth,大量分布于东北、华北,内蒙古东部及山东、新疆部分地区,为大片群落的优势种。南方贵州、云南等地的高寒山地也有大量出现,根据各方面资料分析,野青茅群落多为森林破坏后的次生草本植被,环境湿润的缓坡尤为普遍。野青茅在欧亚大陆温带地区分布也很广,如苏联的查坡洛什,阿尔泰都有大面积出现。 假苇拂子茅,禾本科,Calamagrostis pseudophragmites(Hall.f.)Koel.,假苇拂子茅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内蒙古、西南和西藏等地。在内蒙古可自大兴安岭山地和山麓以东一直到西部鄂尔多斯和东阿拉善;在新疆主要分布于北疆各大河流河谷地带和南疆塔里木盆地;南方见于四川、湖北、贵州、云南等省。此外分布于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巴尔干—小亚细亚、前亚,苏联的高加索、中央亚细亚山地,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南部和远东,蒙古、朝鲜和日本。按区系地理分布为古北极成分。 细柄草,禾本科,Capillipedium parviflorum(R.Br.)SLapf,分布于旧大陆之热带和东亚及澳大利亚的野生草种。中国的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西、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区均有分布。 无芒隐子草,禾本科,Cleistoaenes songorica(Roshev.)Ohwi(C.mutica Keng),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及新疆;蒙古、苏联中亚及西伯利亚南部也有分布。 糙隐子草,禾本科,Cleistogenes squarrosa(Trin.)Keng,广泛分布于欧亚草原区,在地理成分上属欧亚草原种。在中国广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的草原区内或干山坡。此外主要分布予蒙古、苏联远东南部,西伯利亚南部,哈萨克斯坦、高加索、伏尔加河流也有分布。 发草,禾本科,Desohampsia oaespitosa(L.)Beauv.,全世界温带、寒带地区均有分布。在中国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等地。 小叶樟,禾本科,Deyuxia langsdorffii(Link.)Kunth,小叶樟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内蒙古等地区的平原低湿地,其他如河北、山西、陕西、甘肃、也有分布。苏联远东、蒙古、朝鲜、日本等地均有分布。 青紫披碱草,禾本科,Elymus dahuricus Turz.var.violeus C.P.Wang et H.L.Yang,分布于内蒙古大青山。生长于山沟、山坡草地及沟谷草甸。 中间偃麦草,禾本科,Elytrigia intermedia(Host)Nevski,中间偃麦草原产于东欧,天然分布于高加索、中亚的东南部草原地带,1932年由苏联引入美国,几年后引入加拿大,现成为北美洲西部干旱地区的重要栽培牧草。中国1974年开始引入,经在青海、内蒙古、北京及东北等地试种,普遍表现耐寒、耐旱,生长势强,再生性较好,株体高大,茎叶繁茂,在中国高寒、干旱及半干旱草原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草种。 偃麦草,禾本科,Elytrigia repens(L.)Desv.ex Nevski,分布于中国东北、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此外在蒙古、苏联中亚和西伯利亚、朝鲜、日本、印度、马来西亚也有。 毛偃麦草,禾本科,Elytrigia trichophora(Link)Nevski,毛偃麦草主要分布于中国新疆;此外分布于高加索山地、哈萨克南部的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土库曼等山地栗色土壤及生荒地上,在吉尔吉斯共和国海拔1000~2500m山腰形成了单纯的毛偃麦草草原,面积达20万公顷,在乌兹别克及塔吉克大约有17万公顷的毛偃麦草草原。 冠芒草,禾本科,Enneapogon borealis(Griseb.)Honda (Pappophorum boreale Griseb.),分布于亚洲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中国广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西自辽河平原、大兴安岭山地,进入蒙古高原东部乌兰察布高原、阴山、阴南丘陵,向西至鄂尔多斯高原,贺兰山地和山前平原,东西阿拉善,尤首山至额济纳。伸入黄河中游晋北、陕北、宁夏、甘肃等黄土高原较干燥的山丘坡地;在新疆见于天山南坡、北塔山南麓、札依尔山、巴尔鲁克山东麓,赛里木湖以东的山间盆地,少量见于天山北坡大石头一带、博格多山南坡及以东地区。此外分布于苏联东哈萨克斯坦山地,西伯利亚东部、中亚、蒙古、印度和非洲。 小画眉草,禾本科,Eragrostis poaeoides Beauv., 苇状羊茅,禾本科,R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苇状羊茅原产于西欧,天然分布于苏联乌克兰的伏尔加河流域,北高加索,土库曼山地,西伯利亚,远东等地。中国新疆有野生,20世纪20年代初英国、加拿大、美国开始栽培,目前在北美东部湿润地区和西部干旱草原广泛种植。7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从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美国引进部分苇状羊茅品种,经在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新疆等地试种,普遍表现适应性强,生长繁茂,对中国北方暖温带的大部分地区及南方亚热带都能适应,是该地区建立人工草场及改良天然草场非常有前途的草种。 紫羊茅,禾本科,Festuca rubra L.,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寒带地区,欧亚大陆都有分布。在欧洲天然草地能生长丛密的草层,形成草甸;亦常栽培,特别在潮湿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成丰盛的草丛,在生长盛期,下部叶子常变为棕褐色。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及西北各地都有分布。多生于山区草坡,在稍湿润的生境形成繁密的草甸。在内蒙古呼盟、锡盟、大兴安岭多有分布,为冷湿地牧场重要草种。南方各省多分布于山地上部,如贵州梵净山上部等形成山地草甸。北京附近常见于林缘灌丛之间。

藏异燕麦,禾本科,Helictotrichon tibeticum(Roshev.)Keng f.,藏异燕麦分布于中国青海、甘肃、西藏等省(区)。 扁穗牛鞭草,禾本科,Hemarthria compressa(L.f.)R.Br.,扁穗牛鞭草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及河北、山东、陕西等地。东南亚、印尼、印度及美国、巴西等暖温带和热带地区也有分布。 紫大麦草,禾本科,Hordeum violaceum Boiss.et Hohen.,在中国分布于河北、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苏联(高加索)、小亚细亚、伊朗也有。 白茅,禾本科,Imperata cylindrica(L.)Beauv.var.major(Nees)C.E.Hubb.,白茅分布于亚洲、非洲及大洋洲,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以及暖温带和温带的低海拔地区。在中国分布极为广泛,尤以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广西、江西、福建、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区分布为多。 细毛鸭嘴草,禾本科,Ischaemum ciliate Retz.,中国广西、广东、福建、云南、贵州、四川、浙江、台湾等省均有分布,此外,热带亚洲、非洲亦产。模式标本产于中国。 五节芒,禾本科,Miscanthus floridulus(Labill.)Warb.,主要分布东亚至玻里尼西亚及澳大利亚以东的新喀里多尼亚岛。在中国则主要分布在广大亚热带地区,如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区。 青海固沙草,禾本科,Orinus kokonorica(Hao)Keng,青海固沙草特产于青海,主要分布于青海省,一般生长在干旱草原上,海拔2700~3450m的平滩、阳坡、向阳缓坡等地。 铺地黍,禾本科,Panicum,repens L.,铺地黍广布于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台湾等省(区)。 毛花雀稗,禾本科,Paspalum dilatatum Poir.,毛花雀稗原产于巴西东南部、阿根廷北部、乌拉圭及其附近和亚热带地区。现已被热带、亚热带许多国家和地区引种栽培。澳大利亚引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它已成为澳大利亚南部和昆士兰州的主要牧草之一。1875年引进美国,在美国东南部各州,其在牧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后又发展到印度、非洲国家、马达加斯加、菲律宾、夏威夷和裴济。新西兰和日本、南朝鲜和约旦均有栽培种植。1962年中国从越南引入种子,首先在广西、湖南试种。现在除广西、湖南外,云南、广东、福建、江西、湖北、贵州均有种植。 宽叶雀稗,禾本科,Paspalum wettsteinii Hackel.,原产南美巴西、巴拉圭、阿根廷北部等亚热带多雨地区。本品种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牧草作物联络委员会选育而成。现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均大面积推广应用。澳大利亚尚组织种子出口,远销亚热带各国。中国是1974年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首先在广西畜牧研究所栽培,经十年来的引种观察和区域试验,并进行了大面积的种子生产,现已作为一个当家品种在草地改良中推广应用。广西种植面积达4千多亩,此外,云南、贵州、广东、福建、湖南、江西等省均有引种栽培。 扁秆早熟禾,禾本科,Poa pratensis L.var.anceps Gaud.,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在欧洲也有分布。 短柄鹅观草,禾本科,Roegneria brevipes Keng,短柄鹅观草系青海特产;模式标本产青海湟源县;分布在青海及与青海接壤的西藏、甘肃均有零星分布。 垂穗鹅观草,禾本科,Roegner nutans(Keng)Keng,中国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以及与青海及甘肃接壤的西藏和新疆地区。 贫花鹅观草,禾本科,Roegneria pauciflora(Schwein.)Hylander,主要分布于北美洲。中国北京植物园1963年3月引入,后甘肃天水曾栽培作牧草,1972年引入青海同德巴滩。 黑麦,禾本科,Secale cereale L.,中国的东北、内蒙古、华北、西北及青海、云贵高原均有栽培。苏联、欧洲北部、美国、加拿大也有栽培。 卡松古鲁狗尾草,禾本科,Setaria anceps Stapf cv.,卡松古鲁狗尾草起源于赞比亚,主要栽培在南非、罗得西亚和澳大利亚。除非洲外,已引种于菲律宾、新几内亚、印度、马尔加什(马达加斯加)、斐济;中国的台湾,美国及其他许多地区。它已成为澳大利亚的主要牧草,特别是在适度湿润的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作过大量的研究和繁殖工作。 粟,禾本科,Setaria italica(L.)Beauv.,粟在世界上的栽培区域,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无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中国均居首位。亚洲的其他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日本、朝鲜、缅甸、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土耳其和伊拉克等国也都有种植。欧洲以苏联栽培面积为最大,其次为波兰、罗马尼亚等国。非洲如苏丹、摩洛哥;美洲如阿根廷等国也有一定面积的种植。 长芒草,禾本科,Stipa bungeana Trin.,长芒草广布于中国暖温和温带地区。东起华北平原,西达青海、甘肃祁连山、川西和西藏拉萨地区,北至冀北山地以北的黄土丘陵,阴山山脉分水岭以南,南到河南伏牛山、黄河中游的晋西北、晋中、陕北、关中塬上、甘肃中南部、宁夏及内蒙古南部鄂尔多斯、黄土高原。为石质干燥坡地和黄土丘陵最为常见的草种。 洽草,禾本科,Koeleria cristata(L.)Pers.,洽草主要分布于中国北部草原区。从东北的松辽平原、内蒙古的呼盟、锡盟及高原其他地区;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及华北地区的山地。在典型草原区和草甸草原以至亚高山普遍散生分布,为绵羊放牧利用的优质牧草。欧亚草原也较普遍分布,欧洲的温带部分,苏联、匈牙利、丹麦、瑞典等地,北美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均有分布。

短芒三毛草,禾本科,Trisetum livinowii(Domin.)Novski,分布于四川、青海、西藏、甘肃等省(区);中亚细亚及土耳其也有。 玉米,禾本科,Zea mays L.,玉米原产于中南美洲。现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在30°~50°的纬度之间。栽培面积最多的是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南非、印度和罗马尼亚。中国的玉米主要产区是东北、华北和西南山区。 麦薲草,禾本科,Elymus tangutorum(Nevski)Hand-Mazz.,分布于中国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四川、新疆及西藏。 沙蓬,藜科,Agriophyllum squarrosum(L.)Moq.,沙蓬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西藏等地区;蒙古、苏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也有分布。 短叶假木贼,藜科,Anabasis brevifolia C.A.Mey.,短叶假木贼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西部和新疆北部的草原化荒漠地带和荒漠地区;此外,蒙古和苏联中亚地区也有分布。 饲用甜菜,藜科,Beta vulgaris L. var.lutea Dc.,饲用甜菜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东北、华北、西北等地种植较多,广东、湖北、湖南、江苏、四川等省也有栽培。 角果藜,藜科,Ceratocarpus arenarius L.,角果藜分布于新疆天山以北;蒙古、苏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欧洲东南部也有分布。 驼绒藜,藜科,Ceratoides latens(J.F.Gmel.)Reveal et Holmgren,驼绒藜分布于中中国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区;此外分布较广,在欧、亚大陆,西起西班牙,东至西伯利亚,南至伊朗和巴基斯坦的干旱地区都有分布。 兴安虫实,藜科,Corispermum chinganicum Iljin,兴安虫实分布在中国东北、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区;在苏联、蒙古也有分布。 梭梭,藜科,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梭梭分布于中中国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其主要分布在东界以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北部的东加干(东经180°)和杭锦旗西部的岱庆召附近(东经108°);南界可达柴达木盆地东部(北纬36°);蒙古、苏联中亚地区也有分布。 盐爪爪,藜科,Kalidium foliatum(Pall.)Moq.,盐爪爪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等省(区);蒙古、苏联、欧洲也有分布。 伏地肤,藜科,Kochia prostrata(L.)Schrad.,伏地肤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西部)、新疆、西藏等地,此外分布于地中海南岸、南欧、西南亚、中亚、西伯利亚及澳大利亚等地。 珍珠柴,藜科,Salsola passerina Bunge,珍珠柴分布于中中国蒙古、宁夏、甘肃及新疆;蒙古南部,苏联中天山地区也有分布。 刺沙蓬,藜科,Salsola ruthenica Iljin,刺沙蓬为欧亚大陆温带草原和荒漠区的广布种。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藏、山东及江苏;蒙古及苏联也有分布。 合头草,藜科,Sympegma regelii Bunge,合头草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蒙古,苏联中亚地区也有分布。 胡杨,杨柳科,Populus euphratica Oliv.,胡杨在中国分布以新疆塔里木河谷最为集中,沿河岸形成走廊状的河岸林带,继续向东,经罗布泊、哈顺戈壁、甘肃河西走廊到内蒙古额济纳河谷。此外在准噶尔盆地、伊犁谷地、柴达木盆地以及内蒙古的乌兰布和沙漠、阿拉善沙漠和乌兰察布盟西北部,也有小片的胡杨林分布;此外,胡杨分布于蒙古、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叙利亚、伊拉克、埃及和苏联。 小叶杨,杨柳科,Populus simonii Carr.,小叶杨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及四川西北部。 黄柳,杨柳科,Salixflavida Chang et Skv.,黄柳分布于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的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等沙地;在毛乌素沙地和腾格里沙漠有引种栽培。 北沙柳,杨柳科,Salix psammophila C.Wang et C.Y.Yang,北沙柳为中国特有种,天然分布于中国干草原地区的沙地。产于内蒙古伊克昭盟、锡林郭勒盟西部和陕北榆林地区。宁夏、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有引种栽培。 榆,榆科,Ulmus pumila L.,榆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及新疆等省(区)。西藏、四川北部、长江下游各省也有栽培;朝鲜、苏联、蒙古也有分布。 枇杷柴,柽柳科,Reaumuria soongorica(Pall.)Maxim.,枇杷柴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蒙古、苏联也有分布。 沙枣,胡颓子科,Elaeagnus angustifolia L.,沙枣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各省区和内蒙古西部。少量的也分布到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大致在北纬34°以北地区。天然沙枣林集中在新疆塔里木河、玛纳斯河,甘肃疏勒河,内蒙古的额济纳河两岸。内蒙吉境内黄河的一些大三角洲(如李化中滩、大中滩)也有分布。内陆河岸的沙枣林,多呈疏林状态,面积较大,仅额济纳河西河林区就有沙枣林69000多亩。人工沙枣林则广布于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等省(区)。尤其新疆南部、甘肃河西走廊、宁夏中卫、内蒙古的巴彦淖尔盟和阿拉善盟、陕西的榆林等地,都有用沙枣营造的大面积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仅甘肃武威地区石羊河林场,十年就营造沙枣林21万亩。近年山西、河北、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等省区,也在沙荒地和盐碱地引种栽培;沙枣此外分布于地中海沿岸、亚洲西部、苏联和印度。 聚合草,紫草科,Symphytum peregrinum Ledeb.,聚合草在中国引种历史较短,于1964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首先从日本引进。1971~1972年吉林、辽宁、北京先后从朝鲜引入栽培,到1978年已普及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栽培面积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长城以南,其中以江苏、山东、山西、四川等省栽培较多。此外早在十八世纪,就利用粗糙聚合草(Symphytum asperum)作为饲料和民间医药受到重视。于1799年引入欧洲;1885年引入日本。现在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等均有栽培。 马蔺,鸢尾科,Iris lactea Pall.var.chinensis Koidz.,马蔺是广布种。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东部及柴达木、新疆和西藏等地;此外见于朝鲜和苏联。 疏叶骆驼刺,豆科,Alhagi sparsifolia Schap.,中中国蒙古、甘肃和新疆均有分布;苏联、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也有。 紫穗槐,豆科,Amorpha fruticosa L.,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河南、华东、湖北、四川等省(区);原产美国。苏联、朝鲜也有分布。 鹰嘴黄芪,豆科,Astragalus citer L.,原产欧洲,1931年加拿大从苏联引进。近年来中国从加拿大,美国引入。目前加拿大、美国栽培较多。经在中国辽宁、北京、山西、陕西、河南、浙江、云南等地试种,生长良好。 白花黄芪,豆科,Astragalus galactites Pall.,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蒙古及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 多枝黄芪,豆科,Astragalus polycladus Bur.et Franch.,四川、青海、甘肃、云南及西藏东部均有分布。 云南黄芪,豆科,Astragalus yunnanensis Franch.,云南、四川及西藏昌都地区。 柠条锦鸡儿,豆科,Carayana korshinskii Kom.,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及宁夏;蒙古也有分布。 银叶山蚂蝗,豆科,Desmodimn uncinatum DC.,原产于巴西、委内瑞拉和澳大利亚北部。在巴西分布于南纬10°海拔1000m的地方。一般分布于南纬30°至北纬19°,海拔高度由海平面至2400m,雨量范围在900~3000mm,现在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广东、广西等省有引种。 秣食豆,豆科,Glycine max(L.)Merr.,原产热带及温带稍暖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各地区,大面积栽培,其次在华北、西北也有栽培。 甘草,豆科,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及西北;蒙古、苏联(西伯利亚、中亚)、巴基斯坦、阿富汗也有分布。 狭叶米口袋,豆科,Gueldenstaedtia stenophylla Bunge,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内蒙古、西北、华北及华东地区;此外,主要分布于蒙古境内的草原地带。 胡枝子,豆科,Lespedeza bicolor Turcz.,胡枝子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内蒙古、华北、西北及湖北、浙江、江西、福建等省;此外,蒙古、苏联、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多花胡枝子,豆科,Lespedeza floribunda Bunge,多花胡枝子多分布于中国北部,华北、东北南部,内蒙古等地,自河北省东部向西至山西、宁夏、陕西、甘肃、青海等,和江苏、浙江以及华东地区北部,西南延入四川谷地均有分布。北京附近干燥山坡,分布广泛。 二色棘豆,豆科,Oxytropis bicolor Bunge,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内蒙古、西北等地。在东北、内蒙古、二色棘豆主要产于西辽河平原,乌兰察布盟南部,锡林格勒盟北部,大青山、鄂尔多斯高原一带,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主要产于中、南部黄土丘陵和贺兰山地。蒙古的东部也有分布。 鳞萼棘豆,豆科,Oxytropis squammulosa DC.,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蒙古、苏联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洋槐,豆科,Robinia pseudoacacia L.,中国各地都有栽培,多作为城镇绿化树种或行道树。 苦豆子,豆科,Sophora alopecuroides L.,广布在中国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和西藏等地区。此外分布于蒙古、苏联哈萨克斯坦、中亚、高加索及欧洲部分;也见于亚洲西南部。 圭亚那柱花草,豆科,Stylosanthes guianensis(Aubl)Sw.,柱花草属约有40个种,大部分原产于南美洲,其中有4~5种原产南非洲。在美洲由巴西传至美国的佛罗里达及夏威夷。大洋洲首先传入新西兰的昆士兰及澳洲北部,又传至斐济。在非洲分布于南非、肯尼亚、罗得西亚南部和乌干达。亚洲在印尼、锡金和泰国有栽培。本属圭亚那种中粗糙型的晚熟品种斯科非柱花草(CV.Schofield),华南热作研究院首先于1962年引进中国,先后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南部和台湾试种,作为绿肥覆盖植物和牧草。后来,又从澳大利亚先后引进本种的不同品种库克(Cook)、奥克雷(Oxly)、恩迪弗(Enaeavour)柱花草在广西和广东少量试种。新育成的品种格来姆(Graham)柱花草于1981年引进到广西黔江示范牧场,由于比早年引入的几个品种有较耐低温和抗病,开花早,易留种等优点,在桂南、桂西和广东用于草地改良,发展较快。 披针叶黄华,豆科,Thermopsis lanaeolala R.Br.,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西藏。苏联、蒙古也有分布。 埃及三叶草,豆科,Trifolium alexandrium L.,埃及三叶草原产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广泛分布于北非、欧洲、苏联。中国南方及台湾省也有栽培。 草莓三叶草,豆科,Trifolium fragiferum L.,草莓三叶草原产于地中海和近东,在森林草原地带的盐碱地上到处可见,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地区。在西欧的一些国家(法国)也有栽培。中国新疆有野生种,在东北、华北和新疆都有栽培。 波斯三叶草,豆科,Trifolium resupinatum L.,波斯三叶草原产于小亚细亚。伊拉克、伊朗、印度和埃及、美国广泛种植。苏联的欧洲部分及格鲁吉亚西部有野生种。中国南方近几年开始引种,表现良好。 地三叶草,豆科,Trifolium subterraneum L.,地三叶草原产于西欧和南欧。现在广泛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及北非、澳大利亚。中国的湖南、青海、新疆等地开始引种栽培。 黑龙江野豌豆,豆科,Vicia amurensis Oett.,黑龙江野豌豆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华北;苏联、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假香野豌豆,豆科,Vicia pseudorobus Fisch.et.C.A.Mey.,假香野豌豆分布于东北、河北、陕西、山西、四川、云南、湖南、湖北。苏联、朝鲜也有分布。 四籽野豌豆,豆科,Vicia tetrasperma Moench,在中国广泛分布于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台湾等省区;欧洲、非洲北部、北美洲、亚洲及其他地区也有分布。 华扁穗草,莎草科,Blysmus sinocompressus Tang et Weng,四川西部高原地区分布很广,云南西北部、西藏、青海、甘肃等省区亦很多,此外,陕西及华北地区也有分部。 干生苔草,莎草科,Carex aridula V.Krecz.,主要分布于中国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区。 灰化苔草,莎草科,Carex cinerascens Kukenth.,东北、华东、华中等地,生于湖边、沼泽及山坡草地;此外日本也有分布。 乌拉苔草,莎草科,Carex meyerina Kunth,苏联、蒙古、朝鲜;中国分布于东北、西南等地。在四川西北高原主要分布于阿坝藏族自治州黑河中下游及白河上游宽谷的古支冰槽谷、阶地前沿、冲积洪积扇等地段,其他地方仅有零星分布。 木里苔草,莎草科,Carex muliensis Tang,四川西部阿坝、甘孜、凉山等州均有分布,在阿坝、甘孜两州海拔3000m以上的地带分布甚为广泛。此外,西藏、青海、甘肃等省区分布也较多。 高山嵩草,莎草科,Kobresia pygmaea C.B.Clarka,在中国青藏高原分布较广,四川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高海拔地区分布很多,阿坝州及凉山州亦有。青海、甘肃、西藏、云南西北部及中国华北地区分布也较多。锡金也有。 水葱,莎草科,Scipus tabernaemontani Gmel.(S.validus Vahl.),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及江苏、陕西、甘肃、新疆。朝鲜、日本、欧洲、大洋洲、美洲也有分布。 博乐蒿,菊科,Artemisia boratalensis Poijak.,分布于中国新疆北部;此外在苏联中亚也有分布。 茭蒿,菊科,Artemisia giraldii Pamp.,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黄土高原以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南部、伊克昭盟和大青山、贺兰山等山地。 万年蒿,菊科,Artemisia gmelinii Web.et Stechm.,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蒙古、朝鲜、日本和苏联也有分布。 喀什蒿,菊科,Artemisia kasehgaria Krascn.,分布于中国新疆;苏联中亚和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蒙古蒿,菊科,Artemisia mongolica Fisch.et Bess.,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省(区)。此外主要分布在朝鲜、日本、蒙古、苏联东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属达乌里—蒙古成分。 篦齿蒿,菊科,Artemisia pectinata Pall.[Neopallasia pectinata (Pall.)Poljak.],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此外分布于苏联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蒙古也有。 牛尾蒿,菊科,Artemisia subdigitata Mattf.,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至西南。在内蒙古多见于大青山、蛮汗山及伊克昭盟,在宁夏常见于贺兰山和六盘山低山带。 向日葵,菊科,Helianthus annuus L.,向日葵原产中南的干旱地区,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干旱地区,野生向日葵分布很广。大约400年前由西方传入中国。在中国南北各省(区)都有种植。在东北、河北、内蒙古、山西、甘肃、新疆等省(区)均有大面积种植。此外,美洲播种面积最大,次为欧洲、亚洲,再次为非洲,大洋洲最少。 菊芋,菊科,Helianthus tuberosus L.,原产北美;中国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宁夏、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及四川等省区都有栽培。 女蒿,菊科,Hippolytia trifida(Turcz.)Poljak.,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和宁夏;此外蒙古也有。 全叶马兰,菊科,Kalimeris integrifolia Turcz.ex DC.,全叶马兰广泛分布在中国“三北”地区,尤以东北的北部地区为主要分布区;此外在苏联的东部西伯利亚、蒙古和朝鲜也有分布。 花花柴,菊科,Karelinia caspia(Pall.)Less.,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及新疆;在苏联中亚与欧洲东南部,蒙古、伊朗和土耳其也有分布。 山莴苣,菊科,Lactuca indica L.,野生种分布几遍全国。目前,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大面积种植。近年来,已北移引种到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和黑龙江等地。此外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印度及苏联。 串叶松香草,菊科,Silphium perfoliatum L.,串叶松香草原产北美高草原地带,主要分布在美国东部、中西部和南部山区,其他各大洲均无分布。1979年引入中国,目前除台湾省外,各省(区)均已试种。 榆钱菠菜,藜科,Atriplex hortensis L.,原产欧洲;中中国蒙古、河北、山西、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多见栽培。 西伯利亚滨藜,藜科,Atriplex sibirica L.,西伯衬亚滨藜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在内蒙古,除大兴安岭北部山地和燕山北部外,遍布全区。此外见于蒙古、苏联的西伯利亚南部,哈萨克斯坦及中亚一带。 叶用甜菜,藜科,Beta vulgaris var.cicla L.,叶用甜菜原产欧洲南部,现地中海沿岸仍有野生种。中国栽培最多的是长江流域以南的四川、湖北、湖南、浙江、江苏、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华北及山东、河南均有栽培。此外,欧洲各国,苏联、日本、美国、中美各国均有栽培。 华北驼绒藜,藜科,Ceratoides arborescens(Losinsk.)Tsien.et C.G.Ma(Eurotia arboresoens A.Los.),为中国特产植物。产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和四川。 藜,藜科,menopodium album L.,中国各地均产。分布于田间、路边、荒地、居民点周围、畜群卧盘附近和极度退化的草场。遍及全球温带及热带地区。 灰绿藜,藜科,Chenopodium glaucum L.,中国除台湾及华南外,各地均有分布。苏联、朝鲜、蒙古、日本、伊朗、印度、欧洲西部也有分布。 盐节木,藜科,Halocnemum strobilaceum(Pall.)Bieb.,分布于新疆、甘肃北部。苏联、蒙古、阿富汗、伊朗和非洲北部也有分布。 盐穗木,藜科,Halostachys caspica(Bieb)C.A.Mey.,在中国分布于甘肃北部和新疆;此外苏联、伊朗、阿富汗、蒙古也有分布。 白梭梭,藜科,Haloxylon persicum Bunge ex Boiss.et Bubse,中国分布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苏联哈萨克斯坦、伊朗和阿富汗也有分布。 小蓬,藜科,Nanophyton erinaceum(Pall.)Bunge,在中国分布于新疆;此外在蒙古和苏联中亚地区也有分布。 叉毛蓬,藜科,Petrosimonia sibirica(Pall.)Bunge,分布于新疆。此外苏联中亚和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猪毛菜,藜科,Salsola collina Pall.,猪毛菜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河南、山东、江苏、西藏等省区;朝鲜、蒙古、巴基斯坦、中亚细亚、苏联东部及欧洲等国家均有分布。 松叶猪毛菜,藜科,Salsola laricifolia(Turcz.)Litv.,分布于中中国蒙古锡林格勒盟、乌兰察布盟北部、伊克昭盟西部、巴彦淖尔盟、阿拉善盟,宁夏中北部,甘肃西部、北部,青海柴达木,新疆北部、喀什噶尔等地区。此外,广布于亚洲中部荒漠区,多见于蒙古、苏联中亚、哈萨克斯坦等地。为亚洲中部荒漠区系的基本成分,属戈壁种。 灰绿碱蓬,藜科,Suaeda glauca Bunge,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的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以及华东沿海一带。在内蒙古除山地森林带以外,几遍布全区。也经常分布于宁夏、甘肃的干旱地区的盐湿低地。此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蒙古南部和苏联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 囊果碱蓬,藜科,Suaeda physophora Pall.,分布于中国新疆北部,甘肃西部;此外在东欧、中亚及苏联西西伯利亚地区也有。 加杨,杨柳科,Populus canadensis Moench,加杨原产欧溯,19世纪中叶引入中国,在南岭以北各地均有种植,尤以北方各省(区)栽培较多。 山杨,杨柳科,Populus davidiana Dode,在中国分布手东北、内蒙古、华北、西北及西南等地区。朝鲜、日本、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箭杆杨,杨柳科,Populus nigra L.var.thevestina(Dode)Bean,中国各省(区)广泛栽培,尤以西北和华北地区较普遍。此外,高加索、巴尔干、土耳其、北非也有。 旱柳,杨柳科,Salix matsudana Koidz.,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及西南地区。垂直分布可达1600m,不仅是广泛栽培的行道树及防护林树种,而且在河谷及低湿滩地有天然自生的旱柳河滩林。 榛,桦木科,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ex Trautv.,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长白山海拔400~800m)、辽宁、内蒙、河北、山东、山西(太行山海拔800~2200m)、小五台山(海拔800~2400m)、河南(内乡海拔800~1400m)、陕西、宁夏等省(区)。此外主要分布于苏联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蒙古东部、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蒙古栎,壳斗科,Quercus mongolica Fisch.ex Turcz.,中国东北地区,海拔600m以下山地,常见大面积纯林。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亦有分布。此外,苏联、朝鲜以及日本也有分布。 旱榆,榆科,Ulmus glaucescens Franch.,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地瓜,桑科,Ficus tikoua Bur.,中国长江流域及亚热带许多省区均有分布,如湖北、湖南、广西西部、贵州、云南、四川和陕西南部;越南也有分布。 荞麦,蓼科,Fagopyrum sagittatum Gilib.(F.esculentum Moench),荞麦原产于中国的湿润山区,后传到亚洲东部各国,现在欧洲及世界各地均有栽培。苏联栽培最多,其种植面积占世界养麦总面积的65%,居第一位,中国占世界第二位。中国栽培多不集中,但以华北、东北和西北海拔较高的地区种植较多,长江以南的山区也不乏栽培。在山西种荞麦面积50万亩以上,亩产量25kg左右,在雁北、吕梁及东山区,光、热、水、土资源均有利于荞麦生长。日本及中国各地常分布有野荞麦,多生长在暖温带、温带半干旱或湿润山区的荒地及路旁。 叉分蓼,蓼科,Polygonum divaricafum L.,叉分蓼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和山西等省(区);此外分布于朝鲜、蒙古、苏联。属东亚成分。 红蓼,蓼科,Polygonum orientale L.,在中国各省区均有分布,为中生植物,常见于耕地、由边、路边、河边、林缘、江河两岸、村落附近,多为栽培。此外分布在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苏联。 空心莲子草,苋科,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空心莲子草原产于拉丁美洲巴西。现在中国长江流域的江苏、浙江、四川、湖南、湖北等省都有分布。70年代时又引入长江以北的河北、北京、山东、辽宁等省。 繁穗苋,苋科,Amaranthus paniculatus L.,中国南北各省(区)均有栽培。繁穗苋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在美洲从阿根廷到安第斯山脉,从危地马拉到墨西哥、美国;在亚洲从伊朗、斯里兰卡到印度,经尼泊尔到中国、蒙古、朝鲜;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等国也有种植。 木贼,木贼科,Equisetum hiemale L.,木贼分布很广,在中国北起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吉林东部长白山区,辽宁摩天岭,南到河北、江苏、浙江、四川,西至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此外分布于北美西部,日本、朝鲜、土耳其斯坦、喜马拉雅山、西伯利亚、乌苏里、堪察加、英国均有分布。 细绿萍,满江红科,Azolla filiculoides Lam.,原产美洲,1976年由东德引入中国,中国南北方各省(区)均有养殖。 绿萍,满江红科,Azolla imbricata(Roxb.)Nakai,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的湖、塘、沟渠和稻田中;此外,亚洲、欧洲、美洲、澳大利亚、非洲均有分布。 马齿苋,马齿苋科,Portulaca oleracea L.,中国南北方各省(区)均有分布,生于平原地的田角、地边、路旁,或海拔1300m的山地;广布于全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 荒漠霞草,石竹科,Gypsophila desertorum Fenzl,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蒙古和苏联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繁缕,石竹科,Stellaria media(L.)Cyrillus,在中国分布很广,从东北到西南各省区均有分布,为欧、亚广布种。 油菜,十字花科,Brassica campestris L.,北方小油菜原产中国西部,分布于中国的西北、华北、内蒙古及长江流域各省(区)。世界各地也广泛分布。 芜菁甘蓝,十字花科,Brassiea napobrassica Mill.,芜菁甘蓝原产于亚洲西部和欧洲。传入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中国高寒地区如东北、内蒙古、河北坝上栽培较多,产量很高。华北、华东、西南、中南等地区如江苏、云南、贵州、湖南和天津、上海等省市都有栽培。 荠菜,十字花科,Capsella bursa-pastoris(L.)Medic.,分布几遍全国各地。全世界温带地区均有分布,为世界广布种。 独行菜,十字花科,Lepidium apetalum Willd.,独行菜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 西洋菜,十字花科,Nasturtium officinale R.Br.,西洋菜原产于欧洲,引入广东栽培已有五、六十年历史。目前,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均有栽培,用于蔬菜和饲草。 星毛委陵菜,蔷薇科,Potentilla acaulis L.,分布于中国东北平原,河北北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中、南部,伊克昭盟东部,陕西、甘肃、宁夏黄土高原和西藏。此外分布于蒙古,苏联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星毛委陵菜作为常见的伴生植物,出现于蒙古高原东部的波状平原及黄土高原丘陵、山地的大针茅(Stipa grandis)草原,蒙古高原典型草原带的西北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以及广布于东起华北平原,西至祁连山,北界冀北山地、阴山、南达河南伏牛山的长芒草(Stipa bungeana)草原中。同时,也是山地草原干旱生境最常见的杂草成分,出现在蒙古高原及其以南相邻地区,阴山、晋北山地、贺兰山的小针茅(Stipa sp.)草原中。 鹅绒委陵菜,蔷薇科,Potentilla anserina L.,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及西南各省(区)均有生长。广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大陆。 ,,, 毛二裂叶委陵菜,蔷薇科,Potentilla bifrca L.var.canesces Bong.et Mey.(P.bifurca var.pygmaea Kitag.),遍布中国北方各省区,自东北、华北、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至新疆、西藏;南方分布于华中和四川。此外分布于蒙古、苏联和朝鲜。 委陵菜,蔷薇科,Potentilla chinensis Ser.,委陵菜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内蒙古、西北,以至西南等地区;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苏联的乌苏里边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多茎委陵菜,蔷薇科,Potentilla multicaulis Bunge,多茎委陵菜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的甘肃、青海、新疆以及西南地区。 多裂委陵菜,蔷薇科,Potentilla multifida L.,多裂委陵菜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北、西北、华北等省,四川、西藏也有;欧亚北部、北美也有分布。 朝天委陵菜,蔷薇科,Potentilla supina L.,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山东,四川。此外朝鲜、日本、苏联(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北美洲均有分布。 地榆,蔷薇科,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遍及欧亚大陆及北美。 草原老鹳草,牻牛儿苗科,Geranium pratense L.,中国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四川等地;朝鲜、日本、蒙古、苏联、欧洲及北美也有。 北芸香,芸香科,Haplophyllum dauricum(L.)Juss.,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蒙古、苏联也有分布。 木薯,大戟科,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木薯原产于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分布于南美热带等地区。19世纪输入缅甸、越南,以后又从越南引入中国。目前,在中国大致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和湖南的南部等省(区)。 肥牛树,大戟科,Muricococcum sinense Chun et How,肥牛树是中国珍贵的稀有植物之一,原产于中国广西西部岩溶地区,主要分布于广西的天等、大新、隆安、德保、靖西、龙州、宁明、崇左县。 糠椴,椴树科,Tilia mandshurica Rupr.et Maxim.,广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地区及山东、江苏、江西等省。此外,朝鲜、苏联远东地区亦有分布。 多枝柽柳,柽柳科,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广泛分布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乌兰察布高原,宁夏河东沙地,及青海柴达木盆地。此外分布于阿富汗、伊朗、土耳其、蒙古、苏联及欧洲东部。 胡萝卜,伞形科,Daucus carota L. var.sativa Hoffm.,胡萝卜原产于中亚细亚一带。它在欧洲已有2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中国于元代从小亚细亚传入。南北方均有栽培,目前以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四川各省区栽培较为普遍。 刺旋花,旋花科,Convolvulus tragacanthoides Turcz.,分布于中国陕西北部、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柴达木)、四川西北部、新疆等省区。此外蒙古、苏联哈萨克斯坦地区也有。 蕹菜,旋花科,Ipomoea aquatica Forsk.,亚洲、非洲、大洋洲热带自生湿地。中国南方广泛栽培,如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安徽、湖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区栽培较多。特别在广州、福建、四川等省4~11月均可生长、收获。一般作春夏季常用蔬菜,其老的茎叶或栽培专用作饲料。 甘薯,旋花科,Ipomoea batatas(L.)Lam.,甘薯原产南美洲。主要分布于南美、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亚、美国、日本和非洲各地。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以山东、河北及河南、江苏面积最大。 海韭菜,水麦冬科,Triglochin maritimum L.,在世界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和南美洲。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山东、西南、西北等地。在四川主要分布于阿坝、甘孜自治州海拔3400~4200m地带的沼泽和半沼泽及其他低湿草地中。凉山州少数地方(布拖、西昌)亦有分布。 大薸,天南星科,Pistia stratiotes L.,大薸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小溪或淡水湖中,在南亚、东南亚、南美及非洲都有分布。在中国珠江三角洲一带野生较多,由于它生长快,产量高,因此南方各省都引入放养。逐渐从珠江流域移到长江流域,湖南、湖北、四川、福建、江苏、浙江、安徽等省。 水葫芦,雨久花科,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原产南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广泛栽培或逸为野生;此外美洲、非洲和亚洲等地五十多个国家也有栽培。 细叶鸢尾,鸢尾科,Iris tenuifolia Pall.,在中国分布于东北、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欧洲、中亚、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蒙古也有。 远东芨芨草,禾本科,Achnatherum extremiorientale(Hara)Keng,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黄土高原,西至青海。 羽茅,禾本科,Achnatherum sibiricum(L.)Keng,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黄土高原、新疆、青藏高原;苏联(西伯利亚、远东、中亚、高加索)、蒙古、朝鲜,阿富汗、印度西北部、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地也有。 大看麦娘,禾本科,Alopecurus pratensis L.,分布于中国东北及西北;欧洲、亚洲的寒温地带也有。 准噶尔看麦娘,禾本科,Alopecurus songoricus(Schrenk)V.Petr.,分布于新疆天山、阿拉套山;苏联中亚也有。 多叶隐子草,禾本科,Cleistogenes polyphylla Keng ex Keng f.et L.Liu,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及黄土高原地区。 十字马唐,禾本科,Digitaria cruciata(Nees)A.Camus,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尼泊尔、印度也有种植。 止血马唐,禾本科,Digitaria ischaemum(Schreb.)Schreb.ex Muhl.,广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本种在欧洲、亚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也有分布。 湖南稷子,禾本科,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 var.frumentacea(Roxb.)W.F.Wight,原产于印度西北部。热带非洲、印度、东南亚、日本、朝鲜作为食用作物或饲料作物栽培。澳大利亚、北美国家作为饲料作物也已引入各自国家。在中国有不少的变种、品系或生态型,在云南下关洱海边发现有野生种。在东北、华北、西北有小面积人工栽培。 东方旱麦草,禾本科,Eremopyrum orientale(L.)Jaub.et Spach,分布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与吐鲁番盆地;苏联(中亚和哈萨克斯坦)以及地中海沿岸、非洲北部也有。 旱麦草,禾本科,Eremopyrum triticeum(Gaertn.)Nevski,分布于中国新疆;苏联(中亚、哈萨克斯坦)也有种植。 墨西哥类玉米,禾本科,Euchlaena mexicanna Schrad.,墨西哥类玉米原产墨西哥。中美各国均有栽培。在中国引种后,长江以南地区均有种植,华北也有种植。 西山羊茅,禾本科,Festuca olgae(Rgl.)Krivot.,分布于新疆天山、帕米尔、昆仑山的3200~4000m处,阿尔泰山的中山及亚高山草原带;此外苏联中亚地区、喜马拉雅西部山区也有。 草甸羊茅,禾本科,Festuca pratensis Huds.,在中国分布于新疆伊犁谷地;此外欧洲及苏联中亚、西伯利亚也有。 穗状寒生羊茅,禾本科,Festuca ovina L. subsp.sphagnicola (B.Keller)Tzvel.,分布于中国天山、阿尔泰山、准噶尔西部山地、帕米尔和西昆仑山;此外,分布于蒙古西部、苏联中亚和西伯利亚。 大麦,禾本科,Hordeum vulgare L.,分布区域很广,从东海之滨的江苏、浙江至青藏高原,在海拔4700m以上的地区仍有种植,南起福建、江西,北到内蒙古、黑龙江,全国有25个省(区)都有种植。

银穗草,禾本科,Leucopoa albida(Turcz.)Krecz. et Bobr.,分布于中国东北、内蒙古、河北;蒙古、苏联的东西伯利亚地区也有。 天山赖草,禾本科,Leymus tianschanicus(Drob.)Tzvel.,分布于新疆天山;苏联中亚也有。 芒,禾本科,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分布于中国亚热带各省(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等省。此外,日本、南洋群岛、东南亚各国也有。 黍,禾本科,Panicum miliaceum L.,原产于中国北方,为古老粮食和酿造作物,列为五谷之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在中国北方干旱地区分布较广,河北、山西、陕西北部、内蒙古、宁夏、甘肃,及东北北部地区均有栽培。 圆果雀稗,禾本科,Paspalum orbiculare G.Forst.,分布于中国华南、西南及湖北、福建、浙江等省区。喜生于热带、亚热带中低海拔的天然草坡及农田附近的零星草地上。1980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市郊引入栽培,目前已大面积推广。 珍珠粟,禾本科,Pennisetum glaucum(L.)R.Br.,原产热带非洲,在亚洲和非洲广为栽培。中国南北一些省市都有栽培。 虉草,禾本科,Phalaris arundinacea L.,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地区均有分布。 小籽虉草,禾本科,Phalaris minor Retz.,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在欧洲诸国及澳大利亚、阿根廷、乌拉圭均有种植;中国于70年代引进,在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及长江中下游一些地区种植,长势良好。 球茎虉草,禾本科,Phalaris tuberosa L.,原产南欧、地中海沿岸的温带地区。中国的栽培品种是从澳大利亚引进的,在广西、四川、江苏、湖南、甘肃等省试种,长势良好,可以推广种植。 假梯牧草,禾本科,Phleoides(L.)Simk.,分布于新疆天山、阿尔泰山、博乐和温泉县山地;蒙古、苏联(中亚和西伯利亚)也有。 芦苇,禾本科,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芦苇在中国分布很广,东起黄河河口,西至新疆的塔城、伊犁,东北从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南至湖南的洞庭湖畔。但集中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其中以东北的辽河三角洲的盘锦、东沟苇区,松嫩平原的嫩江、白城苇区,三江平原苇区;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上的苇区;新疆的博斯腾湖苇区,伊犁河谷地及塔城额敏河谷地等苇区,都是大面积芦苇集中的分布地区。此外,芦苇也广布于全世界。 胎生早熟禾,禾本科,Poa bulbosa subsp.vivipara(Koel.)Arcang.,胎生早熟禾分布于中国的新疆;此外,欧洲、苏联(高加索、中亚、西伯利亚一带)也有。 硬质早熟禾,禾本科,Poa sphondylodes Trin.ex Bunge,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山东、江苏等地(区),苏联(西伯利亚、远东)、朝鲜也有。 纤毛鹅观草,禾本科,Roegneria ciliaris(Trin.)Nevski,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西北地区;苏联(远东)、日本、朝鲜也有。 鹅观草,禾本科,Roegneria kamoji Ohwi,除青海、西藏外,分布几遍全国;朝鲜、日本也有。 青海鹅观草,禾本科,Roegneria kokonorica Keng,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西藏和四川西部等高海拔地区。 齿稃草,禾本科,Schismus arabicus Nees,分布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天山和塔巴尔哈台山的前山丘陵;苏联(中亚和西伯利亚)、巴基斯坦和印度也有。 卡选14号狗尾草,禾本科,Setaria anceps Stept cv.Kazungula setaria 14 setaria,适宜在北纬30°以南,海拔60~1800m的丘陵、山地栽培,在中国的广西、广东、福建均有栽培。 棕叶狗尾草,禾本科,Setaria palmifolia(Koen.)Stapf,分布于华南、西南、福建、浙江;印度与马来西亚也有。 拟高梁,禾本科,Sorghum propinquum(Kunth)Hitchc.,分布于华南。1978年在福建沙溪两岸发现此草。根据福建农学院多年来的引种、筛选后,推广到浙江、江苏、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河南等省,均能适应生长。此外,在东南亚也有分布。 苏丹草,禾本科,Sorghum sudanense(Piper)Stapf,苏丹草原产于非洲的苏丹高原,在非洲东北、尼罗河流域上游、埃及境内有野生苏丹草的分布。由非洲南部传入美国、巴西、阿根廷和印度。1915年传入澳大利亚,1914年苏联首先在叶卡捷林诺夫斯克州试验站进行试验,1921~1922年开始大面积种植,至1937年播种面积达15万公顷。 短花针茅,禾本科,Stipa breviflora Griseb.,分布于中中国蒙古南部、华北、西北和青藏高原。以黄土高原为中心分布区,向西沿祁连山进入新疆,分布于天山(哈密、木垒、吐鲁番、轮台等地)、塔尔巴哈台山、喀什,向南至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区,向东抵河北山地以北;此外也见于苏联和蒙古。 沙生针茅,禾本科,Stipa glareosa P.Smirn.,分布于中中国蒙古西部、宁夏、甘肃、青海西部、新疆、西藏西部和北部等地,苏联(西伯利亚南部、中亚)、蒙古也有。 戈壁针茅,禾本科,Stipa gobica Roshev.,分布于中中国蒙古高原区、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甘肃、新疆等地;蒙古也有。 大针茅,禾本科,Stipa grandis P.Smirn.,分布于中中国蒙古中东部、东北(松辽平原)、宁夏、甘肃和青海境内;苏联(东西伯利亚南部、远东东南部、外贝加尔)、蒙古东部和北部也有。 克氏针茅,禾本科,Stipa krylovii Roshev.,分布于中国东北(辽河平原区)、内蒙古、华北北部(黄土高原区)、宁夏、甘肃、青藏高原、新疆等地;苏联(西伯利亚南部、东哈萨克斯坦和中亚)、蒙古也有。 穗三毛,禾本科,Trisetum spicatum(L.)Richt.,分布于中国的山西、山东、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西藏;苏联(西伯利亚、中亚和高加索)也有。 结缕草,禾本科,Zoysia japonica Steud.,原产于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在中国广泛分布子自东北经华北至华东各省(区)。 田皂角,豆科,Aeschynomene indica L.,分布于中国北自吉林,南至广东、云南的辽阔地区;此外,非洲、大洋洲及亚洲热带地区也有。 落花生,豆科,Arachis hypogaea L.,落花生原产于南美,目前栽培已遍及全世界,以亚洲的栽培面积最大,其次为非洲、美洲、欧洲。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北纬50°以南;东经76°以东的温带和亚热带,年平均气温11℃,生育期积温2800℃以上,年降水量500mm的地区。以河南的东部,河北的南部,山东的东部、西北部,辽宁的西北部和东部,以及广东东部的丘陵山地为主要产区。 扁茎黄芪,豆科,Astragalus complanatus R.Br.,分布于东北、华北、黄土高原地区。 灰叶黄芪,豆科,Astragalus discolor Bunge,分布于中中国蒙古西部;蒙古南部也有。 克舍尔黄芪,豆科,Astragalus kessleri Trautv.,分布于中国新疆天山;苏联(中亚)也有。 藏黄芪,豆科,Astragalus tibetanus Benth.ex Bunge,分布于中国新疆和西藏;印度、蒙古、苏联(中亚、西伯利亚)也有。 毛蔓豆,豆科,Calopogonium mucunoides Desv.,原产南美洲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等省(区),福建南部及云南西双版纳也有引种栽培。此外,较广泛地分布于湿润的热带国家,作为各种经济林木间作的覆盖、绿肥和饲料作物。 距瓣豆,豆科,Centrosema pubescens Benth.,原产地为热带南美洲。在中国分布于海南省和广东、广西;此外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印度等国家均有分布。 菽麻,豆科,Crotalaria juncea L.,原产地印度和巴基斯坦。中国以台湾省种植最早,20世纪40年代初期曾引入福建,至今引种成功的省区有:中南和华东区各省区,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及新疆等。其中安徽、江苏、湖北、河南四省曾经广泛种植。它虽为短日照植物,但在长日照地区生长也较良好,其早熟品种在山西和新疆中部都能收获种子;此外以印度和巴基斯坦种植较广,东南亚诸国及非洲的乌干达,罗德西亚和美洲的巴西等也有种植。 雅致山蚂蝗,豆科,Desmodium elegans DC.,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西藏、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省(区);越南、印度、锡金、不丹、尼泊尔、阿富汗也有。 山竹岩黄芪,豆科,Hedysarum fruticosum Pall.,山竹岩黄芪分布于中国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苏联(东西伯利亚)、蒙古也有。 木岩黄芪,豆科,Hedysarum fruticosum Pall.var.lignosum (Trautv.)Kitag.,分布于中中国蒙古东部小腾格里沙地、乌珠穆沁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以及辽宁西部的沙地。 蒙古岩黄芪,豆科,Hedysarum mongolicum Turcz.,分布于中中国蒙古中北部草原化荒漠地带,其地理范围约为北纬42°~45°,东径108°~114°;蒙古也有分布。 宽叶多序岩黄芪,豆科,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var.alaschanensis(B.Fedtsch.)H.C.Fu et Z.Y.Chu,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 锡金岩黄芪,豆科,Hedysarum sikkimense Benth.eX Baker,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青海西南部及南部;不丹、锡金、尼泊尔也有。 多花木兰,豆科,Indigofera amblyantha Craib,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河南、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区。 长萼鸡眼草,豆科,Kummerowia stipulacea(Maxim.)Makino,分布于中国东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浙江、安徽、江苏、江西等省区,四川省的二郎山海拔2800m处仍有分布,福建、广西也有栽培,于安徽省滁县地区有大面积推广;日本、蒙古、朝鲜和苏联(远东地区)也有。 截叶铁扫帚,豆科,Lespedeza cuneata(Dum.Cours.)G.Don,分布于中国河北、陕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广东、云南、西藏、台湾各地区;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苏联、朝鲜、印度、日本、美国及澳大利亚北部也有。 阴山胡枝子,豆科,Lespedeza inschanica(Maxim.)Schindl.,分布于中国东北、华东及黄河流域;朝鲜和日本也有。 山豆花,豆科,Lespedeza tomentosa(Thunb.)Sieb.,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中、云南、贵州、福建;日本、朝鲜、苏联也有。 朝鲜槐,豆科,Maackia amurensis Rupr.et Maxim.,分布于中国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等省区;朝鲜也有。 大翼豆,豆科,Macroptilium atropurpureum(DC.)Urb.,原产地为中美洲和南美洲。现在推广应用的品种,为从墨西哥的2个不同生态型的杂种后代所育成。中国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和江西等省区。此外在中、南美洲许多国家有种植,而在澳大利亚、墨西哥和巴西则作为重要的牧草,分布于平原至海拔2000m的山地。 天蓝苜蓿,豆科,Medicago lupulina L.,在中国,除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和荒漠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已知其分布的海拔高度为2200~2300m;苏联、蒙古、日本、朝鲜、东南亚及欧洲各国也有。 印度草木樨,豆科,Melilotus indicus(L.)All.,多分布于暖温带以南的广大地区。中国温带以北,内蒙古、青藏高原未见有其分布。主要分布于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江西、福建、云南和台湾等省区。此外,则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南亚各国,欧洲、北美也有。 草木樨,豆科,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分布较广。在温带、亚热带,除高寒草甸和荒漠区外,均有分布。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在西藏海拔3700m的地区,或海滩海拔仅数米的地段,亦有分布的记录;此外,苏联(中亚、西伯利亚、远东)、蒙古、朝鲜、日本及东南亚、欧洲、北美也有。 细叶扁蓿豆,豆科,Melissitus ruthenicus(L.)Peschkoua var.oblongifolia(Fr.)H.C.Fu et Y.C.Tsiang,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内蒙古。 狗爪豆,豆科,Mucuna cochinchinensis(Lour.)Cheval.,原产亚洲南部和东部。中国早在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已有记载。现今广东、广西、海南、台湾,云南、贵州、湖南、四川、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区均有栽培。 刺槐,豆科,Robinia pseudoacacia L.,原产美国东部,20世纪从欧洲引入中国青岛。由于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现在已分布在中国北纬23~46°,东经124~86°的广大地区。中国各省均有栽培,其垂直分布,从渤海、黄海之滨到海拔2100m的黄土高原都广泛种植(如甘肃省的临洮县)。 爪哇葛藤,豆科,Pueraria phaseoloides(Roxb.)Benth.,原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及印度支那半岛。在中国分布于海南、广东等省的橡胶、油棕等园林地带;此外除东南亚外,在美洲、非洲及南亚的许多国家热带及湿润的亚热带已引种栽培。 绿豆,豆科,Phaseolus radiatus L.,绿豆在中国种植范围较广,从黑龙江到海南省、台湾均有栽培。主要产区集中在黄河、淮河流域的平原地区,以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四川最多;此外,以印度、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栽培最为广泛,非洲、欧洲、美洲也有。 光叶苕子,豆科,Vicia villosa Roth var.glabrescens Koch,本变种最早在美国俄勒岗州种植,以后在其东南部诸州均有栽培。中国于20世纪40年代引入江苏,之后河南、山东、安徽、湖北、云南、四川等省均推广栽培,总面积曾达70万公顷以上。在江苏及云南等省曾选育出早熟品种,生产性能良好,成为目前主要的栽培草种。在甘肃、新疆等省区可以春播,但其产量不及毛叶苕子。 竹豆,豆科,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原产中国及印度支那半岛。本种栽培历史较久,可分为4个变种。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及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区均有分布,各地名称不一,江西统称竹豆;四川、贵州称爬山豆、巴山豆;安徽、江苏、云南称饭豆。不同地方品种的种子颜色、大小也不一。江西的竹豆偏晚熟,以山区种植较多。此外在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以及美国、澳大利亚均有种植。 豇豆,豆科,Vigna sinensis(L.)Endl.,本种原产于亚洲南部。在中国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区,长江以北有少量作饲草种植;此外在东南亚、印度、美国等国家均有分布。 乌豇豆,豆科,Vigna cylindrica(L.)Skeels.,中国浙江、江西两省种植较广泛,江苏、福建、湖南、湖北、河南等省也有栽培。 长豇豆,豆科,Vigna sesquipedalis(L.)Fruw.,豇豆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起源于非洲中西部,有人认为是非洲和中国。中国的云南西北部发现了野生豇豆。栽培豇豆多分布在温带、热带和亚热带。中国的主要产区是辽宁、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云南、四川、台湾等省区;此外以尼日利亚、尼日尔、埃塞俄比亚、突尼斯、印度、菲律宾、日本、澳大利亚及欧洲各国,地中海地区、南美和中美洲的低地沿海地区也有。 密生苔草,莎草科,Carex crebra V.Krecz.,分布于中国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省(区)。 凸脉苔草,莎草科,Carex lanceolata Boott,广布于中国东北、内蒙古、华北、西北、华中;日本、朝鲜、蒙古、苏联(西伯利亚和远东)也有。 青绿苔草,莎草科,Carex leucochlora Bunge,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及西藏;朝鲜、日本、苏联、印度、缅甸、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分布。 胀囊苔草,莎草科,Carex physodes M.Bieb.,仅分布于中国新疆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布尔津沙地、伊犁河谷;苏联、伊朗和阿富汗也有。 宽叶苔草,莎草科,Carex siderosticta Hance,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中;苏联(远东地区)、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 甘肃嵩草,莎草科,Kobresia kansuensis Kükenth.,分布于中国甘肃、四川、云南、青海、西藏等省(区)。 大花嵩草,莎草科,Kobresia macrantha Böcklr.,分布于中国青海、四川、甘肃、新疆、西藏等省(区);苏联(中亚)、尼泊尔等国也有。 嵩草,莎草科,Kobresia myosuroides(Vill.) Fiori et Paol.,嵩草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此外在蒙古、中亚也有分布。 东北藨草,莎草科,Scirpus radicans Schkuhr,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朝鲜、日本、苏联远东地区和欧洲也有。 窄果嵩草,莎草科,Kobresia stenocarpa(Kar.et Kir.)Steud,分布于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的高山和亚高山带,甘肃、青海、西藏均有;此外在苏联中亚地区也有。 喜马拉雅嵩草,莎草科,Kobresia royteana(Nees) Böcklr.,分布于中国四川、青海、西藏等省(区);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阿富汗、苏联也有。 顶羽菊,菊科,Acroptilon repens(L.)DC.,分布于中国华北、西北;苏联(中亚)、蒙古也有。 岩蒿,菊科,Artemisia brachyloba Franch.,分布于中国东北、内蒙古、山西、河北、甘肃;蒙古也有。 褐沙蒿,菊科,Artemisia intramongolica H.C.Fu.,集中分布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浑善达克沙地。 裂叶蒿,菊科,Artemisia laciniata Willd.,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朝鲜、日本、蒙古和苏联也有。 柔毛蒿,菊科,Artemisia pubescens Ledob.,分布于中国北部各省区,蒙古、苏联(欧洲部分、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日本、朝鲜也有。 大籽蒿,菊科,Artemisia sieversiana Willd.,在中国除华南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朝鲜、日本、蒙古、苏联也有。 中亚紫菀木,菊科,Asterothamnus centrali-asiaticus Novopokr.,分布于内蒙古中、西部、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蒙古南部也有。 紫菀木,菊科,Asterothamnus fruticosus(C.Winkl.)Novopokr.,分布于中国新疆、甘肃、青海;苏联也有。 山尖子,菊科,Cacalia hastata L.,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和内蒙古等省区。朝鲜、蒙古和苏联(远东地区)也有。 砂蓝刺头,菊科,Echinops gmelinii Turcz.,分布于内蒙古、东北、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苏联、蒙古也有。 小葵子,菊科,Guizotia abyssinica(L.f.)Cass.,原产于东非。中国于1972年引进,先后种植于云南、四川、湖北、广西等省区,安徽合肥和江苏淮北滨海地区试种也获成功。分布范围南自云南红河、德宏两州,北至淮北地区。在云南昭通海拔为2800m的地区均可种植,此外较广泛地栽培于埃塞俄比亚和印度,在东南亚和西欧一些国家以及苏联、日本也有栽培。 泥胡菜,菊科,Hemistepta lyrata Bunge,分布几遍及全国各地;越南、老挝、印度、日本、朝鲜也有。 抱茎苦荬菜,菊科,Ixeris sonchifolia Hance,抱茎苦荬菜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等省区;朝鲜、苏联(远东地区)也有。 矮火绒草,菊科,Leontopodium nanum(Hook.f.et Thoms.) Hand.-Mazz.,分布于中中国蒙古、甘肃、青海、新疆、陕西、四川和西藏;锡金、印度、巴基斯坦、苏联(中亚)也有。 蚂蚱腿子,菊科,Myripnois bioica Bunge,分布于中国华北、东北、内蒙古一带。 鳍蓟,菊科,Olgaea leucophylla(Turcz.)Iljin,分布于中国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 林荫千里光,菊科,Senecio nemorensis L.,分布于中国北部、中部、东部、东北部及西北部;日本、苏联(西伯利亚地区)、欧洲也有。 白滨藜,藜科,Atriplex cana C.A.Mey.,分布于中国新疆北部;苏联的中亚至西伯利亚也有。 中亚滨藜,藜科,Atriplex centralasiatica Iljin,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至西藏等省区;蒙古、苏联(中亚、西伯利亚)也有。 东亚市藜,藜科,Chenopodium urbicum L.subsp.sinicum Kung et G.L.Chu,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北部、山西、内蒙古、陕西北部,以及新疆的准噶尔盆地等地区;蒙古、伊朗、苏联和欧洲西部也有。 碱地肤,藜科,Kochia scoparia (L.) Schrad.var.sieversiana(Pall.)Ulbr.ex Aschers et Graebn.,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河南等省区;苏联(中亚、阿尔泰、西伯利亚)、蒙古也有。 天山猪毛菜,藜科,Salsola junatovii Borsch.,分布于新疆南疆,为中国的特有种。 角果碱蓬,藜科,Suaeda corniculata(C.A.Mey.)Bunge,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藏;蒙古、苏联(中亚和西伯利亚)、欧洲也有。 盐地碱蓬,藜科,Suaeda salsa(L.)Pall.,分布于中国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北部、宁夏、甘肃北部及西部、青海、新疆、山东、江苏、浙江的沿海地区;亚洲及欧洲均有分布。 问荆,木贼科,Equisetum arvense L.,广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贵州、四川、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区);日本、朝鲜、蒙古和苏联等国家也广泛分布。 油松,松科,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油松是暖温带地区平原、丘陵地区的主要树种。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北山地、内蒙古的阴山山脉、大兴安岭南端。其西南界限为四川、陕西、湖北的秦巴山地,海拔1000~1500m地段;向东至淮河流域的低矮丘陵地带。 白桦,桦木科,Betula platyphylla Suk.,分布于中国东北、河北、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此外,苏联(西伯利亚远东)、蒙古、朝鲜北部及日本也有。 圆穗蓼,蓼科,Polygonum macrophyllum D.Don,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青海、甘肃、陕西等省(区);印度也有。 狭叶圆穗蓼,蓼科,Polygonum macrophyllum D.Don var.stenophyllum(Meisn.)A.J.Li,为青藏高原特有变种。分布于青海、西藏、云南西北部及四川。 西伯利亚蓼,蓼科,Polygonum sibiricum Laxm.,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以及四川、云南和西藏;苏联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也有。 酸模,蓼科,Rumex acetosa L.,分布于中中国蒙古、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新疆、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四川和云南等省区;亚洲北部和东部其他地区、欧洲及美洲也有。 播娘蒿,十字花科,Descurainia sophia(L.)Webb.ex Prantl,分布于中国华北、西北、华东、四川;亚洲其他地区、欧洲、非洲北部及北美也有。 沙芥,十字花科,Pugionium cornutum(L.)Gaertn.,分布于中中国蒙古赤峰、乌珠穆沁沙地、小腾格里沙地、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地。 风花菜,十字花科,Rorippa palustris(Leyss)Bess.,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北温带的其他地区也有。 蕨,蕨科,Pteridium aquilinum(L.)Kuhn.var.latiusculum(Desv.)Underw.ex Heller,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但长江以北各地较多;世界温带和暖温带地区均有分布。 麻叶荨麻,荨麻科,Urtica cannabina L.,主要分布于温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和西北、西南各省区的山地也多有野生。在新疆天山南北的低山区与戈壁边缘之间,常常形成以麻叶荨麻为优势种的荨麻分布带。蕴藏量甚是可观;它在甘肃、青海等地的山区也往往形成荨麻草地。此外,苏联、蒙古、朝鲜和日本也有。 瓦松,景天科,Orostachys fimbriatus(Turcz.)Berger,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内蒙古、青海和长江中、下游各省区;蒙古中、东部、苏联(达乌里地区)也有。 钝叶瓦松,景天科,Orostachys malacophyllus(Pall.)Fisch.,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内蒙古;蒙古、苏联(远东、东西伯利亚)、朝鲜、日本也有。 天山羽衣草,蔷薇科,Alchemilla tianshanica Juz.,分布于新疆天山北坡;苏联也有。 东北杏,蔷薇科,Prunus mand shurica(Maxim.)Koehne,分布于中国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苏联乌苏里南部及朝鲜北部也有。 稠李,蔷薇科,Prunus padus L.var.pubescens Regel et Tiling,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朝鲜、蒙古东部和北部、日本及苏联(西伯利亚、远东)也有。 西伯利亚杏,蔷薇科,Prunus sibirica L.,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及内蒙古,蒙古与苏联(远东地区)也有。 绒毛绣线菊,蔷薇科,Spiraea dasyantha Bunge,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江苏等地。 金丝桃叶绣线菊,蔷薇科,Spiraea hypericifolia L.,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苏联(西伯利亚和中亚)、蒙古及欧洲也有。 三裂绣线菊,蔷薇科,Spiraea trilobata L.,分布于中国黑龙江、辽宁、山西、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安徽、甘肃等省区;苏联(西伯利亚)、土耳其也有。 白刺,蒺藜科,Nitraria tangutorum Bobr.,分布于陕西省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宁夏、甘肃及新疆等省(区)。 ,,, ,,, 骆驼蓬,蒺藜科,Peganum harmala L.,骆驼蓬分布于中国北方各省区;此外在蒙古、苏联也有分布。 四合木,蒺藜科,Tetraena mongolica Maxim.,分布区甚小,由内蒙古杭锦旗西部至乌海市黄河两岸到宁夏石嘴山一带,以及贺兰山北部低山。为该区特有种。 毛红柳,柽柳科,Tamarix hispida Willd.,毛红柳分布于中国新疆、甘肃、青海和内蒙古;此外苏联(中亚地区)、阿富汗也有分布。 中国沙棘,胡颓子科,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chinensis Rousi,沙棘原产于东亚的古代植物区系。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东经2~115°、北纬27~68°50′的温带和亚热带高山地区。中国主要分布于山西、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四川西部;苏联、罗马尼亚、蒙古、芬兰也有。 罗布麻,夹竹桃科,Apocynum venetum L.,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江苏、甘肃、陕西、新疆等省(区);蒙古、苏联、印度、欧洲和北美也有。 打碗花,旋花科,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为一广布种,分布于全国南北各省区;在非洲和亚洲其他地区也有。 银灰旋花,旋花科,Convolvulus ammannii Desr.,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及青藏高原;蒙古、苏联、朝鲜也有。 蒙古莸,马鞭草科,Caryopteris mongholica Bunge,分布于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蒙古也有。 兔唇花,唇形科,Lagochilus ilicifolium Bunge,分布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西部以西的广大干旱地区,宁夏中、北部,陕西北部,甘肃西部和新疆;苏联西伯利亚,蒙古也有。 牛至,唇形科,Origanum vulgare L.,牛至分布于中国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和江南各省区;此外在欧、亚、北非洲也有分布,北美亦有引进。 草原糙苏,唇形科,Phlomis pratensis Kar.et Kir.,分布于新疆天山北坡。 马铃薯,茄科,Solanum tuberosum L.,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安第斯山区、智利沿海岸和玻利维亚等地。16世纪传入欧洲。1719年从北爱尔兰引入美国,美国人叫爱尔兰薯。18世纪后期英国人带入印度,以后便传到东南亚各国。19世纪初期由荷兰传入俄国,俄国称“荷兰薯”。在中国栽培只有100多年历史,由华侨从南洋群岛引入,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内蒙古及南方高山地区。 达乌里芯芭,玄参科,Cymbaria dahurica L.,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内蒙古、河北;苏联(西伯利亚)、蒙古也有。 平车前,车前科,Plantago depressa Willd.,遍布于全国各地,苏联、蒙古、日本、印度也有。 蓬子菜,茜草科,Galium uerum L.,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内蒙古、西北及长江流域各省区;亚洲温带其他地区、欧洲和北美也有。 佛手瓜,葫芦科,Sechium edule(Jacq.)Swartz,原产地各说不一,有说原产于南美洲;有说原产于中美洲的墨西哥及西印度,但原产于热带是无疑的。1916年由缅甸引入中国云南省,以后传入广西、广东及南方各省区。 魔芋,天南星科,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n,在中国自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川至江南各省区都有分布,此外东喜马拉雅至泰国、越南,菲律宾、日本也有。 卡锡葱,百合科,Allium kaschianum Regel,分布于中国新疆的天山;苏联(中亚)也有。 知母,百合科,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甘肃等地;蒙古、朝鲜也有。 细茎鸢尾,鸢尾科,Iris ruthenica Ker.-Gawl.,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苏联(中亚、西伯利亚、远东)也有。 蕉藕,美人蕉科,Canna edulis Ker,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首先引入中国福建、广东、广西,栽培已有数十年历史,后传入浙江、安徽。1937年由广西引入贵州,目前已遍及南方各省。60年代以蔬菜引入北京市。 小香蒲,木麻黄科,Typha minima Funck,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此外欧亚大陆皆有分布。 獐毛,禾本科,Aeluropus littoralis(Gouan)Parl.var.sinensis Debeaux,主要分布于中国山东、辽宁、河北、江苏四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肃境内也少有分布。 蒙古翦股颖,禾本科,Agrostis mongolica Roshev.,蒙古翦股颖分布中国东北、华北、内蒙古;此外,原苏联(西伯利亚)、蒙古也有。 看麦娘,禾本科,Alopecurus aequalis Sobol.,看麦娘广泛分布于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陕西、安徽、江苏和中国南北其他省区;此外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寒温带和温暖地带及北美洲一些地方。 野燕麦,禾本科,Avena fatua L.,广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欧、亚、非洲的温、寒地带均有分布。 臭根子草,禾本科,Bothriochloa intermedia(R.Br.)A.Camus,在中国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湖南、陕西、四川、云南。通常生长于海拔800m以下的丘陵坡地、山石隙缝及路边、田边;亚洲热带、亚热带及其他地区至大洋洲也有。 珊状臂形草,禾本科,Brachiaria brizantha Stapf,珊状臂形草原产于热带非洲,生长在降雨量超过750mm热带草原和森林地带的边缘。分布于刚果、乌干达、夏威夷、昆士兰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于1963年曾引进试种并获成功,认为是一种建立人工草地的优良牧草。该草在种植地区易逸生为野生状态。 短芒短柄草,禾本科,Brachypodium pinnatum(L.)Beauv.,短芒短柄草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天山西段山地;此外在欧洲、原苏联中亚和西伯利亚、蒙古也有分布。 伊尔库特雀麦,禾本科,Bromus ircutensis Kom.,分布于中中国蒙古小腾格里沙地、锡林河沿岸沙带、乌珠穆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和甘肃河西走廊的一些沙地(永昌、民勤、敦煌);此外,分布于原苏联东部西伯利亚和蒙古。 多节雀麦,禾本科,Bromus plurinodis Keng,特产于中国甘肃。1962年曾在四川省红原、阿坝等县发现有此种植物,青海、陕西也有。 北疆雀麦,禾本科,Bromus sewerzowii Regel,北疆雀麦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天山、塔尔巴哈台山;此外蒙古和原苏联中亚地区也有。 旱雀麦,禾本科,Bromus tectorum L.,分布于中国青海、甘肃和四川西北部;此外分布于欧洲、北美和北非。 丛生隐子草,禾本科,Cleistogenes caespitosa Keng,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 薏苡,禾本科,Coix lacryma-jobi L.,广布于世界温暖地区。在中国多分布于低纬度的湿润地区,作为药用栽培,北方诸省如河南、河北也引种栽培。 隐花草,禾本科,Crypsis aculeata(L.)Ait.,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黑龙江等省区;此外欧亚大陆温寒地区都有分布。 穗发草,禾本科,Deschampsia koelerioides Rgl.,穗发草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天山和阿尔泰山;此外在蒙古、中亚和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糙野青茅,禾本科,Deyeuxia scabrescens(Griseb)Munro,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四川、甘肃、西藏、青海等省区;此外,印度、锡金、尼泊尔、不丹、缅甸也有。 俯仰马唐,禾本科,Digitaria decumbens Stent,俯仰马唐原产于南非德兰士瓦(Transvaal)东南部的庞哥拉(Pongola)河边,位于南纬27°25′,东经30°附近。1935年曾引入美洲试种。1950年后广泛传播于加勒比海诸岛及拉丁美洲各国,成为最受欢迎的栽培牧草。中国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于1962年7月引进试种,已获成功,经过繁殖后,分别在广东、福建、广西、云南、湖南等省(区)栽种推广。 牛筋草,禾本科,Eleusine indica(L.)Gaertn.,牛筋草在中国分布于南北各省区。从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一直到温带均有分布,而以亚热带地区分布较多;全球温热带均有分布,而以亚洲分布较广泛。 毛穗旱麦草,禾本科,Eremopyrum distans(C.Koch)Nevski,毛穗旱麦草分布于中国新疆;此外原苏联的中亚和哈萨克斯坦也有分布。 野黍,禾本科,Eriochloa villosa(Thunb.)Kunth,野黍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此外,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各国也有。 圆柱披碱草,禾本科,Elymus cylindricus (Franch.)Honda,圆柱披碱草分布于中中国蒙古、河北、四川、青海、新疆等省区;此外,原苏联、蒙古、朝鲜、伊朗也有。 金茅,禾本科,Eulalia speciosa(Debeaux)Kuntze,广泛分布于中国的长江以南各省区,陕西南部也有;此外,印度和朝鲜也有。 阿拉套羊茅,禾本科,Festuca alatavica(St.Yves)Roshev.,阿拉套羊茅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天山、阿尔泰山、塔尔巴哈台山、阿拉套山以及帕米尔;喜马拉雅山西部以及原苏联中亚也有分布。 寒生羊茅,禾本科,Festuca kryloviana Reverd.,寒生羊茅分布在中国青海、新疆等地区;此外原苏联的西天山也有生长。 素羊茅,禾本科,Festuca modesta Steud.,素羊茅在中国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青海、湖北等省;此外印度、尼泊尔也有分布。 毛稃紫羊茅,禾本科,Festuca ruora L.subsp.arctica(Hack.)Govor.,毛稃紫羊茅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天山、阿尔泰山及阿拉套山;此外在欧洲、原苏联中亚和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高牛鞭草,禾本科,Hemarthria altissima(Poir.)Stapf et C.E.Hubb.,高牛鞭草在中国分布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广西、四川等省区;地中海沿岸至亚洲温带其他地区也有。 大赖草,禾本科,Leymus racemosus(Lam.)Tzvel.,大赖草在中国仅分布于新疆;此外在蒙古、原苏联(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柔枝莠竹,禾本科,Microstegium vimineum(Trin.)A.Camus,柔枚莠竹在中国分布较广泛,四川、云南、贵州及华中、华南各省区均有分布,华北一些地方也有;此外,印度北部、尼泊尔、菲律宾、日本及南朝鲜也有。大体从热带、亚热带直至暖温带的低海拔地区均有分布。 莠竹,禾本科,Microstegium vimineum var.imberbe(Nees)Honda,莠竹在中国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华南、华东以及陕西、吉林等省区;此外,印度、尼泊尔、日本、朝鲜也有。 固沙草,禾本科,Orinus thoroldii(Stapf)Bor,固沙草分布于中国的西藏唐古拉山南侧、喜马拉雅山北侧(定日—定结)及雅鲁藏布江两岸海拔3650~4300m的砂质土壤上。 杂交狼尾草,禾本科,Pennisetum americunum×P.pur pureum CV.23A×N51,40年代初最先在南非培育出以象草为母本的杂交种,其后美国、印度等国家也杂交培育成功以美洲狼尾草为母本的杂交种,并应用于生产。现在世界上热带、亚热带地区都有栽培。江苏省于1980年从美国引入试种,现已遍及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广西地区,有希望成为长江以南地区夏季的一个重要栽培牧草种。 长序狼尾草,禾本科,Pennisetum longissimum S.L.Chen et Y.X.Jin,中国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区均有分布。 中型狼尾草,禾本科,Pennisetum longissimum var.intermedium S.L.Chen et Y.X.Jin,中国云南、四川、贵州,湖南、陕西、甘肃、青海省海拔500~2000m左右,较为干燥的山坡、路旁、田埂均有所见。 乾宁狼尾草,禾本科,Pennisetum qianningensis S.L.Zhong,分布于中国四川的西部、云南的中部。 昆仑早熟禾,禾本科,Poa litwinowiana Ovcz.,分布于中国的新疆、青海、西藏;此外蒙古,原苏联(中亚、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昆仑早熟禾,禾本科,Poa litwinowiana Ovcz.,分布于中国的新疆、青海、西藏;此外蒙古,原苏联(中亚、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林地早熟禾,禾本科,Poa nemoralis L.,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东北、西北、华北各省区;此外,欧洲、原苏联的中亚和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北美均有分布。 长芒棒头草,禾本科,Polypogon monspeliensis(L.)Desf.,分布于中国华北、西北、华东、华南及西藏;此外普遍分布在世界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中亚细柄茅,禾本科,Ptilagrostis pelliotii(Danguy)Grub.,分布于中中国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此外蒙古也有分布。 阿拉善鹅观草,禾本科,Roegneria alashanica Keng,分布于中中国蒙古、新疆、甘肃、宁夏,为中国特有种。 长芒大穗鹅观草,禾本科,Roegneria abolinii(Drob.)Nevski subsp.divaricans(Nevski)N.R.Cui,长芒大穗鹅观草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天山西段及阿拉套山;此外在原苏联中亚也有分布。 南迪狗尾草,禾本科,Setaria anceps Stapf cv.‘Nandi’,原产于非洲,澳大利亚也有栽培,中国南方有栽培。 大狗尾草,禾本科,Setaria faberii Herrm.,大狗尾草在中国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此外,日本、印度支那也有。 鼠尾粟,禾本科,Sporobolus indicus(L.)R.Br.var.purpureasuffusus (Ohwi)T.Koyama,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及陕西、河南;此外,印度、越南、日本也有。 丝颖针茅,禾本科,Stipa capillacea Keng,丝颖针茅主要分布于中国四川西北部及西藏高原部分地区。 荒漠镰芒针茅,禾本科,Stipa caucasica subsp.desertorum(Roshev.)Tzvel.,荒漠镰芒针茅分布于中国新疆天山北坡、塔尔巴哈台山;此外在蒙古、原苏联的中亚地区也有。 细叶针茅,禾本科,Stipa leesingiana Trin.et Rupr.,细叶针茅分布于中国薪疆的天山北坡;此外在原苏联的西伯利亚和中亚也有。 甘青针茅,禾本科,Stipa przewalskyi Roshev.,分布在中国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甘肃、新疆。 锋芒草,禾本科,Tragus mongolicum Ohwi,锋芒草分布于中国华北、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及四川西部;此外,蒙古也有。 三毛草,禾本科,Trisetum bifidum (Thunb.)Ohwi,在中国分布于华东、华中、四川、福建、广东等省区;此外朝鲜、日本也有。 中华结缕草,禾本科,Zoysia sinica Hance,原产亚洲东部亚热带地区。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主产于山东省丘陵地区;日本、朝鲜、北美也有栽培。 高山黄芪,豆科,Astragalus alpinus L.,高山黄芪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天山、阿尔泰山;此外在蒙古北部、原苏联中亚、高加索、西伯利亚、远东、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中欧、北美等地均有分布。 糙叶黄芪,豆科,Astragalus scaberrimus Bunge,糙叶黄芪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黄土高原;蒙古、原苏联(东西伯利亚)也有。 青海黄芪,豆科,Astragalus tanguticus Bat.,青海黄芪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分布在中国青海、甘肃、四川等省。 皱黄芪,豆科,Astragalus tataricus Franch.,多分布于中国华北、东北西部、黄土高原。 木豆,豆科,Cajanus cajan(L.)Mill.,原产于东非安哥拉至尼罗河一带,是栽培历史悠久的豆科作物之一,后传入亚洲印度,现已遍及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在埃及、印度、马来西亚、南美洲及澳洲。印度是木豆的主要产地之一。中国则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云南、贵州、四川、浙江、江西及海南等省。 杭子梢,豆科,Campylotropis macrocarpa(Bunge)Rehd.,杭子梢在中国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甘肃、陕西、宁夏、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等省区;此外,朝鲜也有。 短脚锦鸡儿,豆科,Caragana brachypoda Pojark.,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西部(东、西阿拉善、西鄂尔多斯及巴彦淖尔盟北部)、宁夏(灵武、中卫)、甘肃(民勤、临泽),此外蒙古(戈壁阿尔泰)也有。 白皮锦鸡儿,豆科,Caragana leucophloea Pojark.,白皮锦鸡儿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西部(西阿拉善、额济纳)、甘肃河西走廊(高台、安西)、新疆(温泉、博乐、哈密、伊吾等地);此外蒙古西部、原苏联中亚也有。 距瓣豆,豆科,Centrosema pubescens Benth.,距瓣豆原产热带美洲,引入东南亚已久,中国在建目前从南洋引入海南省,作为饲料及绿肥覆盖作物栽培,目前许多地方已逸为野生。台湾、广东、江苏也有栽培。 波叶山蚂蝗,豆科,Desmodium sinualum Bl.,波叶山蚂蝗在中国分布于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此外,印度、越南也有。 毛野扁豆,豆科,Dunbaria villos(Thunb.)Makino,毛野扁豆分布在中国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和云南等省(区);此外,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也有。 胀果甘草,豆科,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中国分布中心在新疆的南疆塔里木盆地和东疆哈密、吐鲁番地区,以塔里木河及孔雀河流域分布最多。甘肃酒泉、金塔一带也有;此外在原苏联中亚有分布。 刺果甘草,豆科,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陕西等省区;此外原苏联也有。 铃档刺,豆科,Halimodendron holodendron(Pall.)Voss.,集中分布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和甘肃民勤等地;此外原苏联、蒙古也有。 红花岩黄芪,豆科,Hedysarum multijugum Maxim.,分布于中中国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区;此外原苏联、蒙古也有。 海边香豌豆,豆科,Lathyrus maritimus(L.)Bigel.,海边香豌豆在中国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沿海地区;亚洲北部,欧洲北部,北美洲也有。 小扁豆,豆科,Lens culinaris Medic.,小扁豆起源于亚洲西南部和地中海东部地区,公元前已有栽培。中国由印度传入,目前主要分布在河北、宁夏、河南、陕西、甘肃、山西、内蒙古等省区,青海、云南也有零星种植,大都在山区;江苏、安徽两省淮河流域也曾经种植;在世界主要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高海拔地区,以亚洲栽培最多,印度总产量最高,其次是土耳其和叙利亚。 牛枝子,豆科,Lespedeza potaninii Vass.,分布于中中国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 银合欢,豆科,Leucaena leucocephala(Lam.)de Wit,银合欢原产于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Yucatan)一带,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之间,如墨西哥、哥伦比亚,澳大利亚、美国夏威夷、佛罗里达以及其他太平洋和亚洲地区。目前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栽培较多。据报道,中国台湾早在300多年前已进行引种。中国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于1961年从中美洲引进少量种子,次年试种观察,并与本地品种作比较,发现该品种长势及产量均优于本地品种。1964年在广西畜牧所试种。目前,中国的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台湾、云南、浙江、湖北已有较大面积栽培。银合欢引种范围从北纬16°51′(西沙群岛)到北纬30°18′(湖北武昌)。 矩镰荚苜蓿,豆科,Melilotoides archiducis-nicolai(Sirj.)Yakovl.,分布于中国的四川、青海、甘肃、新疆。 小花顿河驴食豆,豆科,Onobrychis tanaitica Spreng var.micrantha(Vass.)A.Grossh.,小花顿河驴食豆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天山中、西段的乌鲁木齐向西昌吉、乌苏至伊犁,向东至木垒的北坡山地和天山东段博格达山、巴里坤山、哈尔雷克山的南坡山地,以及阿尔泰山南坡中、西段山地、塔尔巴哈台山和准噶尔西部山地;此外在原苏联中亚、西伯利亚、高加索及其欧洲部分也有分布。 砂生槐,豆科,Sophora moorcroftiana(Benth.)Baker,分布于西藏;尼泊尔、印度、锡金也有。 白刺花,豆科,Sophora viciifolia Hance,白刺花广泛分布于中国河南西北部,山西东南部,河北西南部的太行山南部低山区,陕北、陇东黄土高原和秦岭北坡、云南高原及青藏高原区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及其较大的支流河谷,在西南生于海拔2500m以下山地。 苦马豆,豆科,Sphaerophysa salsula(Pall.)DC.,该种在中国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等省区;此外,蒙古、原苏联也有。 线叶野豌豆,豆科,Vicica tenuifolia Roth.,线叶野豌豆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天山、阿尔泰山,据东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记录;此外在原苏联中亚、西伯利亚、高加索及欧洲各地均有分布。 黑吉豆,豆科,Vigna mungo(L.)Hepper,黑吉豆起源于东南亚次大陆的“印度起源中心”,其次为“中亚起源中心”。在印度是一种古老作物,栽培面积较大,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都有栽培,并已传布到热带、亚热带许多国家,如泰国、肯尼亚和美国都有所种植;目前中国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有少量种植。 山苔草,莎草科,Carex griffithii Boott,山苔草分布于中国新疆天山、阿尔泰山、帕米尔、喀什等地;此外在原苏联中亚地区也有。 砂钻苔草,莎草科,Carex kobomugi Ohwi,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区;此外朝鲜、日本也有。 黑花苔草,莎草科,Carex melanantha C.A.Mey.,分布于中国新疆;此外在蒙古、原苏联西伯利亚和中亚亦有分布。 细果苔草,莎草科,Carex stenocarpa Turcz.,中国仅分布于新疆的天山、阿尔泰山和阿拉套山;此外在蒙古、原苏联中亚和西伯利亚也有。 砾苔草,莎草科,Carex stenophylloides V.Krecz.,砾苔草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西北、西南;此外蒙古、原苏联(中亚、高加索地区)、伊拉克、伊朗、阿富汗也有。 米蒿,菊科,Artemisia dalai-lamae Krasch.,米蒿主要分布于中国甘肃、青海、内蒙古、西藏等省区;为高寒山地荒漠草原的特有种。多分布于河西走廊的中东部、祁连山、龙首山、大黄山、老虎山的山前平原地带,以永昌县西部的绣花庙花草滩分布最为集中。另外,在古浪、皋兰北部也有较多的分布。 漠蒿,菊科,Artemisia desertorum Spreng.,分布中国东北、西北;此外蒙古、原苏联(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也有。 香叶蒿,菊科,Artemisia rutifolia Steph.ex Spreng.,分布于中国新疆、青海、内蒙古、西藏西部;此外,蒙古、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及原苏联(中亚、西伯利亚)也有。 苦艾蒿,菊科,Artemisia santolina Schrenk,分布于中亚荒漠区,在中国只见于新疆北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和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河旁阶地上的沙丘地区;此外分布于原苏联中亚地区。 水蒿,菊科,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水蒿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东北、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地;此外,朝鲜、原苏联(西伯利亚远东地区)也有。 伊犁蒿,菊科,Artemisia transiliensis Poljak.,伊犁蒿主要分布于新疆天山北坡的前山节、山前冲积和洪积平原及农田边,海拔500~1100m,产于伊宁精河至乌鲁木齐以及伊吾、托克逊等地;在亚洲中部也有。 飞廉,菊科,Carduus crispus L.,广布于中国各地;欧洲、北美、伊朗、日本也有。 菊苣,菊科,Cichorium intybus L.,中国分布于西北、东北及华北各地;广布于亚洲、非洲、美洲及大洋洲。 一年蓬,菊科,Erigeron annuus(L.)Pers.,原产北美洲;在中国分布于吉林,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西藏等省区。 蓼子朴,菊科,Inula salsoloides(Turoz.)Ostrnf.,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从典型草原到荒漠草原带,也进入荒漠地带。在内蒙古、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等省(区)均有分布;此外,蒙古和原苏联中亚地区也有。 山苦荬,菊科,Ixeris chinensis(Thunb.)Nakai,山苦荬分布于中国北部、东部、南部及西南部;原苏联、朝鲜、日本、越南也有。 蒙山莴苣,菊科,Lactuca tatarica(L.)C.A.Mey.,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地。西北至新疆、西南达西藏的西部边陲(日土、扎达);此外产于欧洲、苏联中亚至西伯利亚、蒙古以及阿富汗、伊朗和印度克什米尔地区。 草地风毛菊,菊科,Saussurea amara(L.)DC.,草地风毛菊较广泛地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蒙古、原苏联(欧洲部分、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也有。 紫苞风毛菊,菊科,Saussurea iodostegia Hance,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和内蒙古、陕西、甘肃、四川等省区。 蒙古鸦葱,菊科,Scorzonera mongolica Maxim.,蒙古雅葱在中国分布于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古、青海、甘肃等省区;此外原苏联中亚地区、蒙古也有。 大花千里光,菊科,Senecio ambraceus Turcz.,大花千里光分布于中国的东北、西北、内蒙古;此外蒙古,鲜朝,原苏联(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也有分布。 伪泥胡菜,菊科,Serratula coronata L.,伪泥胡菜分布于中国东北、河北、内蒙古、陕西、甘肃、新疆、山东、江苏、江西、河南、湖北、贵州等省区;此外,蒙古、原苏联、东欧、中欧及日本也有。 漏芦,菊科,Stemmacantha uniflora(L.)Dittrich,分布于中国东北、河北、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河南、四川、山东等省(区);此外蒙古、原苏联(远东及东西伯利亚)朝鲜、日本也有。 异苞蒲公英,菊科,Taraxacum heterolepis Nakai et Koidz.ex Kitag.,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内蒙古东部。 盐生假木贼,藜科,Anabasis salsa(C.A.Mey.)Benth.,中国仅分布于新疆的准噶尔盆地、伊犁谷地和塔城盆地;此外,蒙古及原苏联的高加索,哈萨克斯坦,西西伯利亚也有分布,为中亚荒漠区系的基本成分。 雾冰藜,藜科,Bassia dasyphylla(Fiseh.et Mey.)O.Kuntze,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山东、西藏;此外,蒙古和原苏联也有。 同齿樟味藜,藜科,Camphorosma monspeliaca L.subsp.lessingii(Litv.)Aellen,分布于中国新疆天山、阿尔泰山、塔尔巴哈台山、准噶尔西部山地山麓线以下洪积扇和准噶尔盆地周围、塔里木盆地北缘冲积平原,昆仑山山麓及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曾有记录,蒙古、原苏联、伊朗也有分布。 垫状驼绒藜,藜科,Ceratoides compacto(Losinsk.)Tsien et C.G.Ma,在中国分布于甘肃与青海境内的祁连山西段高山山地,新疆的昆仑山内部山源和西藏的羌塘高原西北与北部部分地区;此外,在原苏联的中天山的高山带也有分布。 白茎盐生草,藜科,Halogeton arachnoideus Moq.,分布于中中国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省(区)。此外原苏联、蒙古也有。 戈壁藜,藜科,Iljinia regelii(Bunge)Korov.,戈壁藜分布于内蒙古、新疆;此外,真蒙古西部,原苏联的哈萨克斯坦也有。 圆叶盐爪爪,藜科,Kalidium schrenkianum Bunge ex Ung.-Sternb.,圆叶盐爪爪分布于中国的新疆、甘肃河西走廊西部;此外在原苏联中亚地区也有。 地肤,藜科,Kochia scoparia(L.)Schrad.,在中国,地肤分布遍及全国各地;此外,朝鲜、日本、蒙古、印度、原苏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中欧、北非及美洲西部北部也有分布。 尖叶盐爪爪,藜科,Kolidium cuspidatum(Ung.-Srernb.)Grub.,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各省区,内蒙古、河北也有;此外,蒙古和原苏联(中亚地区)也有。 细枝盐爪爪,藜科,Kolidium gracile Fenzl,细枝盐爪爪为亚洲中部荒摸区的特有种,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阿拉善东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西部、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准噶尔东部;此外,蒙古有分布。 盐角草,藜科,Salicornia europaea L.,在中国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河北、山西、辽宁、山东和江苏北部;朝鲜、日本、印度、蒙古、原苏联、欧洲、非洲及北美也有分布。 沙地柏,柏科,Sabino vulgaris Ant.,沙地柏分布于中中国蒙古(伊克昭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贺兰山)、陕西北部、新疆(天山至阿尔泰山)、青海东北部、甘肃(龙首山、祁连山北坡);此外,蒙古、原苏联中亚和欧洲南部也有。 膜果麻黄,麻黄科,Ephedra przewalskii Stapf,分布于内蒙古西北部、甘肃西部,青海北部和新疆南、北疆;此外分布于蒙古。 斑子麻黄,麻黄科,Ephedra rhytidosperma Pachom.,分布于宁夏与阿拉善盟交界的贺兰山及相邻腾格里沙漠的剥蚀石质低山,向西南、少量地见于甘肃靖远县的宝积山。 乌柳,杨柳科,Salix cheilophila Schneid.,乌柳分布于中中国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西藏、四川、云南。 小红柳,杨柳科,Salix microstachya Turoz.ex Trautv.var.bordensis (Nakai)C.F.Fang,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辽宁、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此外,原苏联、蒙古也有。 葎草,桑科,Humulus scandens(Lour.)Merr.,葎草是一种广布植物。在中国除新疆和青海外,各省区均有分布;此外,原苏联、朝鲜、日本也有。 大叶苎麻,荨麻科,Boehmeria grandifolia Wedd.,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贵州、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等省区;此外,日本也有。 苎麻,荨麻科,Boehmeria nivea(L.)Gaud.,苎麻原产于中国。多为栽培种,也有野生分布。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区,陕西、河南、山东、海南及台湾也有栽培。 东北木蓼,蓼科,Atraphaxis manshurica Kitag.,分布于辽宁西部、河北、内蒙古、宁夏、陕西北部。 阿拉善沙拐枣,蓼科,Calligonum alaschanicum A.Los.,集中分布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的库布齐沙漠西部、阿拉善高原腾格里沙漠南部及宁夏地区。为内蒙古西部沙区的特有种。 莲子草,苋科,Alternanthera sessilis(L.)DC.,莲子草主要分布于中国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区;印度、缅甸、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也有。 刺苋,苋科,Amaranthus spinosus L.,刺苋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向南至两广和云贵地区;此外,原苏联、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南亚各国也有。 球序卷耳,石竹科,Cerastium glomeratum Thuill.,在中国分布于江苏、浙江、台湾、福建、江西、湖南、西藏西部;此外,原苏联、罗马尼亚、印度、锡金也有。 莲,睡莲科,Nelumbo mucifera Gaertn.,中国南北各省皆有栽培;印度支那、日本、印度也有。 灰叶铁线莲,毛茛科,Clematis fruticosa Turcz.var.canescens Turcz.,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 箭头唐松草,毛茛科,Thalictrum simplex L.var.brevipes Hara,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蒙古、原苏联、朝鲜和日本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有分布。 展枝唐松草,毛茛科,Thalictrum squarrosum Steph.ex Willd.,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蒙古、原苏联也有。 垂果南芥,十字花科,Arabis pendula L.,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在亚洲北部和东部其他地区也有。 离子草,十字花科,Chorispora tenella(Pall.)DC.,分布于中国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江苏;此外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蒙古、欧洲东南部均有分布。 无腺花旗竿,十字花科,Dontostemon eglandulosus(DC.)Ledeb.,分布于中国东北、内蒙古;此外蒙古、原苏联西伯利亚地区也有。 四棱芥,十字花科,Goldbachia laevigata(M.B.)DC.,分布于中国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此外,原苏联、伊朗也有。 涩芥,十字花科,Malcolmia africana(L.)R.Br.,分布于中中国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江苏、河南、四川、西藏等省区;亚洲北部和西部,欧洲、非洲也有。 萝卜,十字花科,Raphanus sativus L.,萝卜原产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在公元前400年的《尔雅》一书中,即已有萝卜的记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 舟果芥,十字花科,Tauscheria lasiocarpa Fisch.ex DC.,分布于中国新疆、西藏北部;此外,蒙古、原苏联(中亚、克什米尔)、欧洲地区也有。 四齿芥,十字花科,Tetracme quadricornis(Steph.)Bunge,分布于中国的新疆;此外,原苏联(中亚)、欧洲也有。 串珠芥,十字花科,Torularia humilis(C.A.Mey.)O.E.Schulz,分布于中国河北、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河南、四川、西藏等省区;此外蒙古、原苏联、北美也有。 甘新串珠芥,十字花科,Torularia korolkowii(Regel et Schmalh.)O.E.Schulz,甘新串珠芥分布于中国新疆、青海和甘肃;此外在蒙古、土耳其、原苏联、中亚也有。 蛇莓,蔷薇科,Duchesnea indica(Andr.)Focke,在中国遍及南北各省区;此外,亚洲、欧洲、中美、南美也有。 西山委陵菜,蔷薇科,Potentilla sischanensis Bunge.ex Lehm.,分布在中国的华北及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 菊叶委陵菜,蔷薇科,Potentilla tanacetifolia Willd.ex Schlecht.,菊叶委陵菜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黄土高原;蒙古、原苏联(东西伯利亚)也有。 山桃,蔷薇科,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山桃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西、江苏、浙江、安徽、云南、四川、贵州、宁夏等省区。 蒙古扁桃,蔷薇科,Prunus mongolica Maxim.,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的鄂尔多斯西部,阿拉善东、中部,大青山西部,宁夏的贺兰山,甘肃的河西走廊;此外,蒙古的戈壁阿尔泰地区、原苏联也有。 柄扁桃,蔷薇科,Prunus pedunculata Pall.,柄扁桃分布于中中国蒙古、宁夏;此外,蒙古也有。 伏毛山莓草,蔷薇科,Sibbaldia adpressa Bunge,分布于中国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此外蒙古、原苏联(西伯利亚及哈萨克斯坦)也有。 大白刺,蒺藜科,Nitraria roborowskii Kom.,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等省区;蒙古也有。 多裂骆驼蓬,蒺藜科,Peganum harmala L.var.multisecta Maxim.,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此外,蒙古、苏联也有。 匍根骆驼蓬,蒺藜科,Peganum nigellastrum Bunge,匍根骆驼蓬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中部和西部、陕西、宁夏、甘肃。此外,蒙古、原苏联也有。 酸枣,鼠李科,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酸枣分布于中国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江苏、安徽等省区;此外,朝鲜及原苏联也有。 高山羊角芹,伞形科,Aegopodium alpestre Ledeb.,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此外,朝鲜、日本、蒙古、原苏联、印度也有。 金色补血草,蓝雪科,Limonium aureum(L.)Hill.,分布于中国东北、西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此外,蒙古、原苏联(西伯利亚)也有。 地梢瓜,萝藦科,Cynanchum thesioides(Freyn)K.Schum.,地梢瓜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的沙质地,也进入华东。东北三省、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河北、山西、江苏等省(区)均有分布;此外原苏联、蒙古、朝鲜也有。 肾叶打碗花,旋花科,Calystegia soldanella(L.)R.Br.,在中国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沿海省区;此外朝鲜,日本,原苏联也有。 鹰爪柴,旋花科,Convolvulus gortschakovii Schrenk,分布于中中国蒙古(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和伊克昭盟)、宁夏、甘肃(河西地区)和新疆(北部);此外,蒙古和原苏联也有。 砂引草,紫草科,Messerschmidia sibirica L.subsp.angustior(DC.)Kitag.,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内陆沙地,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甘肃、宁夏、陕西、辽宁、吉林等省(区)均有分布;此外,蒙古、原苏联(西伯利亚)也有。 大青,马鞭草科,Clerodendrum cyrtophylium Turcz.,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此外,朝鲜与马来西亚也有。 荆条,马鞭草科,Vitex negundo L.var.heterophylla(Franch.)Rehd.,在中国分布于辽宁、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安徽、陕西、甘肃、四川等省区。 白花枝子花,唇形科,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 Benth.,分布于中中国蒙古、山西、宁夏、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及四川北部;蒙古、原苏联(中亚)也有。 百里香,唇形科,Thymus serpyllum L.var.mongolicus Ronn.,在中国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山西、河北、宁夏、内蒙古;此外,蒙古、原苏联、朝鲜也有。 山莨菪,茄科,Anisodus tanguticus(Maxim.)Pascher,中国的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省区。 宁夏枸杞,茄科,Lycium barbarum L.,原产于中国西北部。分布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辽宁等省(区)。此外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等省有栽培;此外,地中海沿岸和原苏联也有。 枸杞,茄科,Lycium chinense Mill.,分布于中国东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及西南、华中、华南、华东等地;此外,欧洲及亚洲东部地区也有。 薄皮木,茜草科,Leptodermis oblonga Bunge,在中国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甘肃、宁夏、河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越南也有。 茜草,茜草科,Rubia cordifolia L.,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至东部大部分省区;此外,亚洲热带地区、南到澳大利亚、原苏联、蒙古也有。 狭叶香蒲,香蒲科,Typha angustifolia L.,该种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及河南、湖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在欧洲、亚洲北部、北美洲、大洋洲均有分布。 菹草,眼子菜科,Potamogeton crispus L.,广布于全国各地;除南美洲外,其他各大洲也有。 浮萍,浮萍科,Lemna minor L.,中国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几遍全世界温暖地区。 针灯心草,灯心草科,Juncus wallichianus Laharpe,针灯心草分布于中国东北以及内蒙古等地;此外在日本、朝鲜和原苏联远东地区也有。 大苞鸢尾,鸢尾科,Iris bungei Maxim.,该种在内蒙古东起锡林格勒盟西部,西至阿拉善盟东部均有分布,在宁夏中部沙滩地、甘肃也有分布;此外,蒙古有分布。 锦鸡儿芨芨,禾本科,Achnatherum caragana(Trin.)Nevski,分布在中国的新疆;此外在中亚、西伯利亚、阿富汗均有分布。 台湾剪股颖,禾本科,Agtostiis sozanensis Hayata,分布于中国台湾、四川、云南、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等省区。 华须芒草,禾本科,Andropogon chinensis(Nees)Merr.,分布于中国广东、云南、海南;印度支那也有。 圭亚那须芒草,禾本科,Andropogon gayanus Kunth,原产非洲西部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非洲赤道附近,中国海南省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1982年引种,生长良好,在广东、海南推广种植。 水蔗草,禾本科,Apluda mutica L.,分布于中国南部及西南部各省(区);此外,分布于印度、日本、菲律宾及澳大利亚。 三刺草,禾本科,Aristida triseta Keng,分布于中国的西藏、四川、青海。 地毯草,禾本科,Axonopus compressus(SW.)Beauv.,原产于美国南部,墨西哥及巴西。现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是西非、南非、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以及太平洋群岛。中国海南省儋州、昌江。白沙、琼中、琼海、顿昌、澄迈、文昌、临高等地区常见,生于开阔草地、疏林下和路边,尤以橡胶林下或林缘最多。 俯仰臂形草,禾本科,Brachiaria decumbens Stapf,原产于非洲,现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中国由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于1982年引自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LAT),经短时间的试种推广,现已成为海南省中部山区建植人工草地的一种最重要的禾本科牧草。近年云南也从澳大利亚引入试种。 四生臂形草,禾本科,Brachiaria subguadripara(Trin.)Hitchc.,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和大洋洲。中国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台湾均有分布。 蒺藜草,禾本科,Cenchrus calyculatus Cavan.,分布于中国广东、台湾和海南。在海南主要分布于海口、昌江、东方、乐东、三亚等地。 非洲虎尾草,禾本科,Chloris gayana Kunth,非洲虎尾草,原产于东南非。它广泛分布于塞内加尔、苏丹、南非的广大非洲地区。现在美国的东南部及加州灌区,澳大利亚之昆士兰,南美之巴西、乌拉圭和阿根廷;亚洲之印尼、菲律宾等国均有种植或已逸为野生。中国台湾省从1913年即从菲律宾引入种植,并在全省推广应用。近年来,广西、海南等省(区) 已引入种植,各种性状表现良好。 芸香草,禾本科,Cymbopogon distans(Nees)W.Wats,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南区的云南和四川,在四川南部宜宾、凉山及乐山等地较为常见,甘孜州南部低海拔地区亦有分布。此外,陕西和甘肃南部也有少量分布;此外主要分布于印度及尼泊尔。 双花草,禾本科,Dichanthium annulatum(Forsk.)Stapf,分布于中国南方许多省区,此外,从非洲经印度至大洋洲广为分布。 升马唐,禾本科,Digitaria adscendens(H.B.K.)Henrard,广泛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尤以长江沿岸以南各省及华东地区为多;此外,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 无芒披碱草,禾本科,Flymus submuticus Keng,特产于中国四川、川西北高原、石渠、色达、德格、若尔盖、金川等县。 弱须芒草,禾本科,Festuca leptopogon Stapf,在中国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台湾;此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马来西亚也有。 纤毛鸭嘴草,禾本科,Ischaemum indicum(Houtt.)Merr,分布于中国东南部及南部;此外分布于热带非洲、东南亚及印度。 广序臭草,禾本科,Melica onoei Franch.et Sav.,分布于中国华东、华北和云南、四川、西藏省区;此外,朝鲜、日本也有。 臭草,禾本科,Melica soabrosa Trin.,分布于中国西北、华北诸省及山东、江苏、四川、西藏各省区;此外,朝鲜也有。 稷,禾本科,Panicum miliaceum L.,在中国分布很广,主产区是内蒙古、陕西、山西、甘肃、黑龙江、宁夏等省(自治区);此外主要栽培于俄罗斯(前苏联)的伏尔加河流域南部和东南部。印度在其南部即克雷希那河以南地区有大面积栽培,此外,罗马尼亚、匈牙利、南斯拉夫、奥地利、波兰、法国、德国以及美国的中部和北部也有零星栽培。 紫黍,禾本科,Panicum rurpurascens Raddi.,原产于南美和非洲南部。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的多雨地区。美国南部、波多黎哥及热带非洲各国均有广泛栽培。中国自50年代开始引种,表现良好。目前,广东、海南、广西和台湾等省(自治区)均有栽培。其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适宜中国南亚热带以南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禾本科饲草之一。 两耳草,禾本科,Paspalum conjugatum Bergius,两耳草原产于拉丁美洲,现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及温暖地区。中国台湾、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有分布。 长叶雀稗,禾本科,Paspalum longifolium Roxb.,在中国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广西、海南、云南等地;此外产于印度和邻近的亚热带地区。 高原早熟禾,禾本科,Poa alpigena(Blytt)Lindm.,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青海、河北、西藏;此外分布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北亚至中亚山地及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北美洲也有。 细叶早熟禾,禾本科,Poa angustifolia L.,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及黄河流域各省(区),云南、四川、西藏等地也有;此外,欧洲中部、伊朗、高加索、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日本、蒙古也有。 额尔古纳早熟禾,禾本科,Poa arguensis Roshev.,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内蒙古;此外俄罗斯也有。 疏花早熟禾,禾本科,Poa chalarantha Keng,分布于中国四川、青海、西藏;此外分布于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印度北部及缅甸北部。 密花早熟禾,禾本科,Poa pachyantha Keng,中国四川。 散穗早熟禾,禾本科,Poa subfastigiata Trin.,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内蒙古;此外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蒙古也有。 西藏早熟禾,禾本科,Poa tibetica Munro ex Stapf,西藏早熟禾分布于中国甘肃、青海、新疆、西藏;此外分布于伊朗、阿富汗、俄罗斯西伯利亚、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尼泊尔。 棒头草,禾本科,Polypogon fugax Nees ex Steud.,棒头草分布于中国黄河以南各省区;此外印度东北部、喜马拉雅山区、朝鲜和日本也有。 双叉细柄茅,禾本科,Ptilagrostis dichotoma Keng ex Tzvel.,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青海、甘肃、陕西、西藏。 细柄茅,禾本科,Ptilagrostis mongholica(Turcz.)Griseb.,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新疆、内蒙古;此外分布于俄罗斯中亚至西伯利亚、蒙古、克什米尔地区、印度西北部、喜马拉雅山区(尼泊尔、锡金)也有。 无芒鹅观草,禾本科,Roegneria mutica Keng,分布于中国四川、青海、西藏。 大芒鹅观草,禾本科,Roegneria turczaninovii(Drob.)Nevski var.macratherav Ohwi,分布于中国东北、内蒙古及新疆。 甜根子草,禾本科,Saccharum spontaneum L.,分布于非洲、大洋洲、亚洲至美拉尼西亚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莠狗尾草,禾本科,Setaria glauca (L.)Beauv.var.pallidefusca(Schumach.)T.Kayama,分布于中国台湾、海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此外,广泛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地区。 石茅,禾本科,Sorghum halepense(L.)Pers.,原产于亚洲南部及地中海两岸。野生于中国海南、台湾、广东和广西等省(区);安徽、江苏等省已引种成功,在秦岭至淮河一线以南的亚热带地区均可种植;此外,美国及原苏联的克里米亚、高加索、中亚、哈萨克斯坦均有大面积种植并逸为野生,世界其他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 异针茅,禾本科,Stipa aliena Keng,分布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 紫花针茅,禾本科,Stipa purpurea Griseb.,分布于中国新疆、四川、甘肃、青海、西藏;此外,中亚、克什米尔地区也有。 三角草,禾本科,Trikeraia hookeri(Stapf)Bor,分布于中国西藏普兰、噶尔、仲巴、定日、隆子、海拔4300~5100m的高原地带;此外,锚金、巴基斯坦、印度也有。 线形草沙蚕,禾本科,Tripogon filiformis Nees,主要分布于西藏、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部分地区;此外分布于印度。 危地马拉草,禾本科,Tripsacum laxum Nash.,中国引种栽培,分布于华南各省区。原产于中美洲的危地马拉等地,现印度、巴西、斯里兰卡、刚果、拉丁美洲各国及加勒比海渚岛广泛栽培。 大叶相思,豆科,Acacia auriculaeformis A.Cu nn.,中国中科院华南植物所于1961年自东南首次引进,1963年后开始推广试种,现在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广泛栽培。原产地为巴布新几内亚热带稀疏草原、托雷斯海峡一些岛屿及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现世界各热带地区广泛种植。 合欢,豆科,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合欢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南广大地区,台湾有引种栽培;此外,朝鲜、日本、越南、缅甸、印度、伊朗及非洲的东部地区均有分布。 绣毛两型豆,豆科,Amphicarpaea ferruginea Benth.,分布于四川的巴中及云南的昆明、禄劝、宾川、大理、洱源、丽江、中甸、腾冲等地。 三籽两型豆,豆科,Amphicarpaea trisperma Baker,三籽两型豆原产于亚洲热带区。现在中国分布较广,东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和海南等省(区)均有;此外,朝鲜、俄罗斯、日本也有。 单叶黄芪,豆科,Astragalus efoliolatus Hand.-Mazz.,分布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部、乌兰察布盟西部、东阿拉善、鄂尔多斯高原的中西部和中国黄土高原西部、西北部地区。 拟蒺藜黄芪,豆科,Astragalus tribulifolifolius Benth.ex Bge.,在中国,分布于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云南、西藏中南部;此外,锡金、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也有。 大花虫豆,豆科,Atylosia grandiflora Benth.ex Barker,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建水至蒙自一带之元江(红河)谷地。 蔓草虫豆,豆科,Atylosia scarabaeoides(L.) Benth.,分布于云南南部、广东、福建、台湾;此外,印度、马达加斯加以及澳大利亚也有。 准噶尔锦鸡儿,豆科,Caragana soongorica Grub.,分布于中国的新疆。 变色锦鸡儿,豆科,Caragana versicolor(Wall.)Benth.,青海、四川西部,西藏西南部;巴基斯坦、克什来尔地区、阿富汗、印度西北部、尼泊尔西部也有。 印度檀,豆科,Dalbergia sisso Roxb.,中国海南有栽培。原产于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现世界各热带地区均有栽培。 山蚂蝗,豆科,Desmodium racemosum(Thunb.)DC.,在中国,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此外主要分布于日本南部山区。 绒毛山蚂蝗,豆科,Desmodium velutinum (Willd.)DC.,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海南、台湾;此外,越南、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及非洲热带地区也有分布。 扁豆,豆科,Dolichos lablab L.,在中国南北各地都有分布,且以东南各省为多,但大多为零星种植,很少大面积栽培。目前它已遍及整个热带地区和亚热带温暖地区,以印度、中国、苏丹、埃及、马来西亚等国和地区栽培为多。在非洲,扁豆作为粮食作物栽培,在美国把扁豆作为花园中的观赏植物。 乳豆,豆科,Galactia elliptifoliola Merr.,分布于中国海南省儋州、昌江、白沙、东方、乐东、三亚、陵水等地和云南,广东等省;此外,印度、越南、马来西亚也有。 野黄豆,豆科,Glycine javanica L.,野黄豆原产于印度、印尼等国;东非,北起苏丹、埃塞俄比亚,向南经肯尼亚、坦桑尼亚至南非各国,分布甚广。现在澳大利亚、南美巴拉圭等国和地区也有种植。中国台湾省于1960年从澳大利亚传入,试验证明,从平地到海拔1000m的山地均可种植,而且,在海拔较高处种植的叶大、草质柔软;70年代,中国广西、海南和湖南等省(自治区)先后引入栽种。目前,广西已将其用于混播人工草场建设。 天山岩黄芪,豆科,Hedysarum semenovii Rgl.et Herd.,分布于中国的新疆;另外中亚也有分布。 准噶尔岩黄芪,豆科,Hedysarurn songoricum Bong.,准噶尔岩黄芪分布于中国的新疆;此外,中亚哈萨克斯坦也有分布。 铁扫帚,豆科,Indigofera bungeana Steud.,分布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和甘肃等省,在青海省的东部和西藏的东南部也少量分布。 马棘,豆科,Indigofrea pseudorinctoria Mats.,在中国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各省区以及山西、陕西;此外,日本也有分布。 块茎香豌豆,豆科,Lathyrus tuberosus L.,块茎香豌豆为新疆野生种。中国分布于新疆哈巴河、塔城、新源、尼勒克等地;此外亚洲中亚、西伯利亚、高加索;欧洲的地中海、小亚细亚、北非等地也有分布。 大叶千斤拔,豆科,Moghania macrophylla(Willd.)O.Kuntze,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四川、广东、广西、江西、福建等省区;此外,亚洲热带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分布。 顿河红豆草,豆科,Onobrychis tanaitica Sprcng.,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塔尔巴哈台山和天山北坡的海拔1600~2700m处,此外,广泛分布于乌克兰、俄罗斯西部高加索和白俄罗斯的黑钙土、栗钙土和河谷的沙土地区。 砂珍棘豆,豆科,Oxytropis psammochalis Hance,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此外,蒙古、朝鲜也有分布。其分布区北界在内蒙古锡林格勒盟南部,向北让位于海拉尔棘豆(Oxytropis hailaresis),南界为山西、陕西、宁夏的干旱风沙带南缘。一般情况下不进入黄土高原非沙化的草原植被中,向南又让位于二色棘豆(Oxytropis bicolor)。 越南葛藤,豆科,Pueraria montana(Lour.)Merr.,中国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和海南;此外越南也有。 峨眉葛藤,豆科,Pueraria omeiensis Wang et Tang,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诸省的中亚热带地区。在四川主要分布在雅安、绵阳、成都地区等地的森林及山谷之中,海拔1500~1700m之间。在贵州主要分布在贵阳、兴义、荔波、安龙、望谟、罗甸、惠水等县,多分布在海拔600~1000m的沟谷、山坡林下或灌丛之中。 鹿藿,豆科,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在中国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海南等省(区);此外,朝鲜、日本也有。 藏豆,豆科,Stracheya tibetica Benth.,分布于西藏中部至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喜马拉雅山北麓;尼泊尔、锡金也有。 三齿萼野豌豆,豆科,Vicia bungei Ohui (V.tridentata Bunge),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小巢菜,豆科,Vicia hirsuta(L.)S.F.Gcay,在中国山东、河南、陕西、江苏、浙江、湖北、江西、云南、四川、贵州及台湾等省均有分布;此外,广泛分布于欧、亚、非三洲,北美和朝鲜、日本等地区。 野豌豆,豆科,Vicia sepium L.,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云、贵、川诸省区。此外,欧洲、北美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也有分布。 扁囊苔草,莎草科,Carex coriophora Fisch.ex Mey et Kunth,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内蒙古、山西、河北、甘肃、新疆;此外,蒙古,西伯利亚地区也有。 粗壮嵩草,莎草科,Kobresia robust Maxim.,分布于中国的西藏、青海、甘肃。 四川嵩草,莎草科,Kobresia setchwanensis Hand.-Mazz,分布于中国的西藏、青海、四川、云南。 黄花蒿,菊科,Artemisia annua L.,分布于中国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各省、区;此外分布在蒙古、苏联、日本、朝鲜、印度北部,欧洲也有分布。 垫型蒿,菊科,Artemisia minor Jacq.ex Bess.,分布于中国西藏、甘肃、青海、新疆;此外,巴基斯坦、锡金也有。 冻原白蒿,菊科,Artemisia stracheyi Hook.f.et Thoms.ex C.B.Clarke,中国西藏;此外,印度北部及巴基斯坦也有。 藏沙蒿,菊科,Artemisia wellebyi Hemsl.et Pears.,西藏特有种,产于拉萨及其西部、南部。 鳢肠,菊科,Eclipta prostrata L.,分布于全国各省区,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 帚枝乳菀,菊科,Galatella fastigiiformis Novopokr.,分布于新疆的准噶尔盆地,中亚也有。 鼠麹草,菊科,Gnaphalium offine D.Don,分布于中国的华北、西北、华东、中南、华南和西南地区及台湾等地;此外,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缅甸、泰国、越南、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均有分布。 马兰,菊科,Kalimeris indica(L.)Sch.-Bip.,分布于中国的吉林、辽宁、山东、河南、浙江、江苏、安徽、陕西、甘肃、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此外,朝鲜、日本、中南半岛各国及印度有分布。 蝎尾菊,菊科,Koelpinia linearis Pall,分布于中国的新疆、西藏,此外,伊朗、阿富汗,中亚也有。 苦苣菜,菊科,Sonchus oleraceus L.,苦苣菜原产欧洲,目前世界各国均有分布。在中国除气候和土壤条件极端严酷的高寒草原、草甸、荒漠戈壁和盐漠等地区外,几遍布全国各省区;此外,主要分布在朝鲜、日本、蒙古、高加索、西伯利亚、中亚及远东地区和东南亚、南亚各国。 肿柄菊,菊科,Tithonia diversifolia A.Gray,中国云南、广东、海南、福建、广西有栽培或逸生。原产于墨西哥,本世纪初传入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越南筹国,已呈野生状态。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 羽芒菊,菊科,Tridax procumbens L.,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后传播于印度、中南半岛及印度尼西亚。中国引入广东、台湾及海南等地,现已逸为野生种。 戟叶滨藜,藜科,Atriplex hastata L.,分布于中国的新疆、西藏;此外,伊朗、西欧、印度及非洲北部也有。 鞑靼滨藜,藜科,Atriplex tatarica L.,分布于中国的新疆、青海、甘肃;此外,小亚西亚、中亚、西伯利亚及蒙古也有分布。 香藜,藜科,Chenopodium botrys L.,分布于中国的新疆;此外,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伊朗、蒙古也有。 绳虫实,藜科,Corispermum delinatum Steph.ex Stev.,广泛分布于山东、华北、西北各省区,河南也有;此外,分布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蒙古。 软毛虫实,藜科,Corispermum puberlum Iijin,分布于中国东北的南部、内蒙古、华北、山东、宁夏等地区。 木本猪毛菜,藜科,Salsala arbuscula Pall.,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此外,中亚、哈萨克斯坦、土库曼、伊朗及欧洲东南部均有分布。 樟子松,松科,Pinus cyvestriss L.var.mongolica Litvin.,分布区北起漠河南至宝格达山,东北从呼玛、爱辉、逊克经嫩江、博克图向西越大兴安岭达嵯岗、海拉尔、伊敏河。 木麻黄,木麻黄科,Casuarina eqisetifolia Forst.,中国的海南、广东、福建、台湾、广西广泛栽培或逸生;原产澳大利亚,现美洲、亚洲东南部广泛栽培。 红柄柳,杨柳科,Salix wangiana Hao var.tibetica C.Wang et C.F.Fang,分布于中国西藏。 苦槠栲,壳斗科,Castanopsis sclerophylla(Lindl.)Schott.,除云南、广东、海南和台湾外,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柞栎,壳斗科,Quercus dentata Thunb.,分布于东北黑龙江和华中、西南各省区;此外,蒙古、日本也有。 辽东栎,壳斗科,Quercus liaotungesis Koidz.,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内蒙古、山东、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等省(区);此外,朝鲜也有。 高原荨麻,荨麻科,Urtica hyperborea Jacq.ex Wedd.,分布于中国的西藏、青海、四川、此外;锡金也有。 头花蓼,蓼科,Polygonum capitatum Buch.-Ham ex D.Don,分布于中国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此外,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越南也有。 卷茎蓼,蓼科,Polygonum convolvulus L.,分布于东北、内蒙古、华北;此外,中亚、西伯利亚地区以及朝鲜、日本、菲律宾、印度及欧洲、北美也有分布。 水蓼,蓼科,Polygonum hydroppiper L.,广布于中国各省区;此外,北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其分布,在亚洲、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也有。 准噶尔蓼,蓼科,Polygonum songoricum Schrenk,分布于中国的新疆;此外中亚地区有分布。 苦荞麦,蓼科,Polygonumtataricum(L.)Gaertn.,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云南、西藏;此外,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温带地区也有。 巴天酸模,蓼科,Rumex patientia L.,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东北、华北、西北;此外,欧洲、远东、蒙古、朝鲜有分布。 青葙,苋科,Celosia argentea L.,中国长江以南诸省(区)有分布或栽培;此外,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 落葵,落葵科,Basella rubra L.,中国各地多栽培或逸生;此外,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地区和非洲。 睡菜,睡莲科,Menyanthes trifoliata L.,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四川、贵州等省(区);此外,朝鲜、日本、俄罗斯及北美各国也有分布。 驴蹄草,毛茛科,Caltha palus tris L.,分布于中国的东北、西北、华北、西南等省区;此外,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 花葶驴蹄草,毛茛科,Caltha scaposa Hook.f.Thoms.,分布于中国的云南、四川、甘肃、青海、西藏;此外,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有分布。 东方铁线莲,毛茛科,Clematis orientalis L.,仅分布于中国的新疆。 牡丹草,小檗科,Leontice incerta Pall., 刺山柑,白花菜科,Capparis spinosa L.,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北疆、南疆和甘肃西部,西藏也有;此外,分布于中亚、高加索、阿富汗、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土耳其、欧洲南部、北非、和澳大利亚。 荒漠庭荠,十字花科,Alyssum desertorum Stapf,分于新疆;此外,西伯利亚、伊朗、蒙古也有。 小果亚麻荠,十字花科,Camilina microcarpa Andrz.,分布于中国的新疆、甘肃、河南、山东和内蒙古;此外,西伯利亚,中亚和欧洲均有。 灰白糖芥,十字花科,Erysimum diffusum Ehrh.,分布于中国的新疆;此外,蒙古、中亚、西伯利亚和欧洲也有。 抱茎独行菜,十字花科,Lepidium perfoliorum L.,分布于中国的辽宁、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此外,蒙古、俄罗斯、巴基斯坦、土尔其、伊朗也有。 遏蓝菜,十字花科,Thalaspi arvense L.,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此外,欧洲、亚洲、非洲也有分布。 枫香,金缕梅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广布于黄河以南,西至四川、贵州,南至广东、台湾;此外,朝鲜、越南、老挝也有分布。 亚洲龙牙草,蔷薇科,Agrimonia asiatica Juz.,分布于中国的新疆;此外,伊朗、中亚、西伯利亚、欧洲也有分布。 金露梅,蔷薇科,Potentilla fruticosa L.,广布于全国南北各省区;此外,中亚、高加索、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欧洲、北美均有。 白花蔷薇,蔷薇科,Rosa albaertii Rgl.,分布于中国的新疆。 小果蔷薇,蔷薇科,Rosa cymosa Tratt.,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此外,东南亚及其他亚热带国家均有。 宽刺蔷薇,蔷薇科,Rosa platyaaanntha Schrenk,宽刺蔷薇分布于新疆;此外,中亚和欧洲也有。 乌泡子,蔷薇科,Rubus parkeri Hance,主要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在四川盆地,特别是盆周低山区分布很广泛。湖北、云南低海拔山区分布亦较多。 亚麻,亚麻科,Linum usitatissimum L.,亚麻在中国分布较多的地区为内蒙古、甘肃、河北、新疆、宁夏、山西,青海、陕西次之,西藏、云南、贵州、广西、山东、也有零星种植。 蝎虎霸王,蒺藜科,Zygophyllum mucronatum Maxim.,为中国的特有种,分布于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 香椿,楝科,Toona sinensis(A.Juss.)Roem.,主要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西北也有栽培;此外,朝鲜有分布。 番木瓜,番木瓜科,Carica papaya L.,番木瓜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现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中国引种已有200多年,《岭南杂记》对番木瓜的植物学形态、结果习性、栽培方法和用途有记载。目前,种植番木瓜的有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和台湾,四川的西昌以及江西的赣州也有栽培。 水苋菜,千屈菜科,Ammannnia bacciferra L.,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此外,东南亚、非洲,大洋洲也有。 月见草,柳叶菜科,Oenothera odorato Jacq.,月见草产于南美洲的智利和阿根廷。在世界的温带和亚热带各国已有广泛引种栽植。中国东北、内蒙古、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以及陕西省的城镇有栽培和逸生。外高加索和远东牧区,早在50年代初,即已用作优良草种进行人工草场建设。 田页蒿,伞形科,Carum buriaticum Turcz.,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此外,蒙古、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也有。 金黄柴胡,伞形科,Bupleurum aureum Fisch.,中国,新疆的天山、阿尔泰山山地都有分布;此外,欧洲、西伯利亚,蒙古都有分布。 毛梾,山茱萸科,Cornus walteri Wanger.,分布于中国辽宁的南部,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有野生种,也有栽培;此外,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高山报春花,报春花科,Primula algida Ad.,分布于中国新疆。 大叶秦艽,龙胆科,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在中国的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河北、山西、四川均有分布。 荇菜,莕菜科,Nymphoides peltatum(Gmel.)O.Kuntze,荇菜的分布区很广。中国除西藏、青海、新疆、甘肃未见分布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分布;此外,朝鲜、日本、蒙古、印度、原苏联及欧洲一些国家以及北美各国均有分布。 高加索花荵,花荵科,Polemonium caucasicum N.Busch.,分布于中国新疆;此外,西伯利亚、中亚及欧洲也有。 田紫草,紫草科,Lithospermum aruense L.,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和四川等省(区);此外,前苏联(高加索、中亚和西伯利亚),蒙古、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豆腐柴,马鞭草科,Premna microphylla Turcz.,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此外,日本也有。 阿拉善脓疮草,唇形科,Panzeria lanata(L.)Bge var.alaschanica(Kupr.)Fschern.,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中西部及西部的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和阿拉善盟,在陕西北部、宁夏和甘肃河西走廊沙地也有分布。 平原黄芩,唇形科,Scutellaria sieversii Bunge,分布于中国的新疆;此外,俄罗斯也有。 黑果枸杞,茄科,Lycium ruthenicum Murr.,分布于青海、新疆、西藏、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等省(区),尤其以柴达木和塔里木盆地分布最广,资源量最大;此外,前苏联(欧洲部分的东南部、高加索和中亚部分)、蒙古、地中海沿岸的北非和南欧各国都有分布。 泡桐,玄参科,Paulowinia fortunei(Seem.)Hemsl.,泡桐原产中国,主要分布于北纬32°的长江中、下游以南和台湾等省(区)。多为栽培,也有野生。目前,适宜栽培的地区已向北推移到黄河下游以南的山东泰安、河南郑州、陕西武功,北京地区也有栽培,均能生长良好;此外,越南、老挝也有分布。 长根马先蒿,玄参科,Pedicularis dolichorrhiza Schrenk,分布于中国的新疆。 椰子,棕榈科,Cocos nucifera L.,椰子为古老的栽培作物,原产地说法不一,有说产在南美洲,有说在亚洲热带岛屿,但大多数认为起源于马来群岛。现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及美洲的热带滨海及内陆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之间,尤以赤道滨海地区分布最多。其次在南北纬20°~23.5°范围内也有大面积分布。 中国种植椰子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主要集中分布于海南各地,台湾南部、广东雷州半岛,云南西双版纳、德宏、保山、河口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菠萝,凤梨科,Ananas comosus(L.)Merr.,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及巴拉圭一带。世界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目前,菠萝分布范围为南北纬30°以内,而以南北纬25°范围内最多,约有40个国家有栽培。约在16世纪至17世纪传入中国南部,目前栽培主要集中在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云南和贵州南部也有栽培。 水竹叶,鸭跖草科,Murdannia triquetra(Wall.)Bruckn.,分布于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区);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 棱叶韭,百合科,Allium caeruleum Pall.,产于中国新疆天山一带低山带,另在伊犁地区、沙湾、玛纳斯、乌鲁木齐等地也有分布;此外在原苏联伏尔加河下游到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草原顶冰花,百合科,Gagea sacelifra Rgl.,分布于新疆;此外在哈萨克斯坦也有分布。